诗歌鉴赏——篇课时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江苏)说说下面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春日忆李白 唐·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诗歌的篇章结构 1、景与情的关系: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情与景关系题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术语:1、触景生情、2、寓情于景/景情交融 3、以景衬情(借景抒情) (①.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4、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案:以景结情(术语).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边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后两句? 以景结情: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照应一二句之情,将悲伤之情寓于纷纷飞落到黄叶之景中,加深了诗人的悲情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铺垫 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铺垫的作用。 1、增加情节张力(节奏感) 2、制造悬念; 3、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 照应的种类: 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照应 抑扬 抑,是按下、收束; 扬,是振发、放开。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作用:使艺术作品摇曳多姿,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抑扬一般可分为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几种。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例如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欲抑先扬: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并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知,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