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考.docVIP

关于本科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本科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关于本科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摘 要:本科师范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这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该文立足于师范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问题,在学科建设模式、教师成长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坚定专业的“工学”定位,鼓励教师联系产业,强化学生实践锻炼,以推动师范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朝着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师范院校;生物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102-2   Abstract: There is a problem of emphasizing theory and neglecting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normal universities,which is harm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ing majo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 normal colleges,this paper proposed novel ideas 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ode,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Highlighting “Engineering” role of the major,encouraging industrial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enhancing practice exercise of student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of the bioengineering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Biotechnolog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范”一词古今无异,即“堪为人师而模范之”。传统师范院校的职责在于建设各类师资队伍,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教育人才。然而,这种传统的历史定位也带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缺陷。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指导下,大批本科师范院校开始思考自身的“应用型”转型之路[1]。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中的工学专业,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理科专业不同的是,其培养目标更倾向于知识技术的应用,对专业实践极为看重。然而,传统本科师范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惯性极有可能造成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其他生物学师范类和理学专业的同质化,这显然不利于该学科的专业建设及毕业生的就业[2]。鉴于此,本课题立足淮北师范大学实际情况,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讨论,以期为该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以及师范院校的转型之路提供参考。   1 学科现状和问题   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科建设方面:生物工程与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相近,不够重视工程类课程,工学特色缺失;(2)教师成长方面:科研,教师大多偏重理论研究,应用型研究欠缺;应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3)学生培养方面:理,学生缺少系统化的科研训练;工,学生缺少专业相关的工厂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生物技术的工程化可实现生物制品的产业化,从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这和我国高校转型的本意不谋而合。鉴于此,改进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式是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有力抓手之一[3]。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加以改进。   2 学科建设模式   生物工程包括了5大方面,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其中发酵工程为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他4个方面均在于为这个核心提供技术支撑。要推进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则必须抓好发酵工程这个核心。现代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医药、纺织、化工、能源、环保等诸多方面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