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综合基础001肥胖症发病机制2010.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 胖 症 全球肥胖状况 目前,肥胖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约有2. 5亿人肥胖,占世界人口的8%,另外约有8亿人超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均很普遍。最近20多年发达国家肥胖发病率明显上升,肥胖约占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的1/4。而在发展中国家,超重和肥胖也呈上升趋势。在较年轻的人群中,肥胖现象也日趋普遍 中国人肥胖状况 第一节 肥胖症相关理论知识 一、脂肪组织的构成 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将其分隔成小叶 包含脂肪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及血管周围细胞等 脂肪细胞也是一种内分泌细胞,脂肪组织是内分泌组织。 (一)脂肪组织的数量及分布 1.脂肪细胞数量 2.脂肪组织分布 (二)脂肪组织的分类 棕色脂肪的生物学特性 棕色脂肪的异常→肥胖 脂核 TG,TC 脂肪细胞 TG 非脂肪细胞TG+TC 单层磷脂膜 包被蛋白:脂被蛋白、脂肪分化蛋白等 参与调控脂滴的生成、融合、转运、储存和脂肪分解代谢 胞内油滴的生理功能 脂肪生成和能量储备 脂肪分解和能量供应 提供胆固醇原料 胞内油滴参与的病理过程 脂肪细胞油滴增大 肥胖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油滴 积累多将转化为泡沫细胞 AS 肥胖患者胞内油滴的脂肪分解速率增加 释放更多FFA 血中FFA增加引发血脂紊乱,抑制葡萄糖利用,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IR、T2DM、MS(代谢综合征) 二、脂肪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及能量代谢 (一)脂肪组织的生物学功能 机械支撑和保护组织器官 储备燃料,供应能量 调控体重:成人体重的调节主要反映于机体脂肪储备的调节 调控温度:脂肪酸氧化产热 分泌调节因子(脂肪因子)进行细胞间信息对话维持内环境稳定 (二)脂肪组织与能量代谢 从发展与进化的角度看,脂肪组织最重要的是将机体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以备能量供应不足时之需。 脂肪组织是身体最大的能量储存器官,65Kg成年男性有9Kg脂肪(量大) 95%以上脂肪以TG形式储存到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不到0.1%的脂肪分布在血液中 相同重量的脂肪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的2倍多(质能比高) 脂肪具有疏水性,储存时几乎不含有水,所占空间小,储存能量效率很高(体积小) 三大营养物质储存、供能形式 碳水化合物:供能40-60%,以糖原形式贮存,75%在骨骼肌,其余在肝脏。空腹时,糖原首先分解以维持血糖 脂肪:供能30-40%,以TG形式贮存,通过脂肪分解产生甘油和FFA。甘油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FFA可以直接氧化供能或产生酮体供能 蛋白质或氨基酸:供能10-15%,没有特定的储存,进入人体内生酮或生糖或合成其他物质 体内氧化供能的顺序 以心肌、骨骼肌及肝细胞为例:其利用燃料氧化顺序:脂肪酸,葡萄糖。这有利于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的脑组织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25%,几乎以糖为唯一供能的物质,仅在能量匮乏时才可能利用酮体 红细胞:能量供应来源于糖的无氧酵解,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也不能利用非糖物质供能 脂肪合成(脂肪细胞内) 三、脂肪组织的生长与调节 (二)脂肪组织的生长调节 2. 体液因素的调节 四、脂肪因子 2.瘦素受体 LR 属I 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LR 为单跨膜受体,由胞外、跨膜和胞内三个结构域构成。根据胞内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及不同长短,将LR 分成长受体和短受体两种亚型。 已发现的LR a、LR b、LR c、LR d、LR e和LR f 六种异形体中最重要的是短型LR a 和长型LR b。 4.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 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 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生成  (二)解偶联蛋白 (uncoupling protein ,UCP) (三)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2.PPARS的配体  3.PPARS分布和功能  4.PPARS与降脂作用 (四)肿瘤坏死因子-α  2.抑制食欲 (五)脂联素(adiponectin) 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与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 大量实验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血糖显著负相关 在骨骼肌细胞,小剂量脂联素可使参与脂肪酸转运、氧化的分子表达增加,使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减少,从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六)抵抗素(resistin) 第二节 肥胖症案例分析 皮下脂肪:鸭梨型身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