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诗人唐代乡愁.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巴拉契诗人唐代乡愁

阿巴拉契诗人唐代乡愁   美国东部阿巴拉契山系,南起阿拉巴马和佐治亚,经南卡罗莱纳、北卡罗莱纳、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肯塔基、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州,北抵纽约州,几乎纵贯美国南北。这山系也是比尔?布莱森描述过的阿巴拉契道路(Appalachian Trail)所在的山系,深受徒步旅行爱好者的喜爱。这群山峻岭之间的诗人,多以阿巴拉契诗人自称,可以说他们是美国的山地诗人,田园诗人。   初次接触这些诗人,是因多年前我在西弗吉尼亚当课程设计师,一位我帮助过的诗歌教授邀请我去他们的“诗歌俱乐部”。我去了这诗歌俱乐部,发现在小小的三州交界的亨廷顿,居然“窝藏”着一批山地诗人。他们定期聚会,互相朗读诗歌。他们也让我用中英文朗读一篇,可惜我不会写诗,于是朗读了一篇我翻译的安徽诗人陈所巨的诗歌。他们对于这种乡土味十足的诗歌很有兴趣。他们的兴趣,继而又引起了我自己的兴趣,我开始寻找当代中国的乡村诗歌,整理了一部小小的“乡村诗集”,翻成了英文。   经这种偶然机会结缘之后,我和其中一些诗人至今仍保持联系,比如彭达维斯。彭达维斯极其喜爱中国,她前几年还应我之邀请,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传记,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极罕见的一个外国作者专门给中国读者“量身定做”的书。出版社也很重视,还找人朗读,做成了语音版。   通过彭达维斯博士,我又有幸认识了其他一些她所在圈子中的诗人,如《道德经》的英译者拉斯卡博士(P.J.Laska)和罗伯特?梅里特博士(Dr.Rob Merritt)。梅里特博士在布卢菲尔德州立学院英文系任教授,作品包括《景观设计师》(2006)和《渴望的语言》(2012)。在这些书里,他力图展现地土依恋意识和对家园的追寻。他常在诗歌中追寻阿巴拉契山系如何和全球其他地方产生情感共鸣。二?一二年冬,我在《今昔》(Now and Then)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阿巴拉契的文章,讲述阿巴拉契对一个中国人的吸引。此文引发了他的一些兴趣。他通过彭达维斯教授来信问:“为什么这么多阿巴拉契亚作家被中国诗人所吸引?例如,查尔斯?怀特(Charles Wright),丹尼?马里昂(Danny Marion)、乔治-斯卡波夫(GeorgeScarbfough)、P.J.拉斯卡(P.J.Laska)、柯克?贾德(K.rk Judd)、艾迪维娜?彭达维斯(Edwina Pendarvis)、艾琳?麦金尼(Irene McKinney)等,都属此列。和中国古代诗人相比,他们面临的地形或许类似,可是时代差距甚大。”   由于已经离开了文学研究的圈子,我没有多少信心回答这种问题,所以将信转发给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刘海平教授,他又转给了美国诗歌研究学者张子清教授和朱雪峰副教授。由此开始,一场非正式的对话,在这三个学者,两个诗人(梅里特和彭达维斯)和我这一个文学爱好者之间拓展开来,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一记。   我个人的感觉,是对山水的共同爱好,让两国诗人超越时代,遥相呼应,神奇“穿越”。中国古代文人,爱山乐水,对现实不满,则想着归隐山林。大自然给了他们红人类世界找不到的满足。古代文人,诗书画不分家,山水画的传统,自然也跨界到了诗歌里。直到今大,这种山水诗歌和绘画的传统,还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人中间流传。在我的家乡,我就认识这样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诗、书、画一家的老派文人盛尔桥先生。他在桐城小城,寄情山水,写诗,作画,自得其乐。这样的人虽少,却是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脊梁。   中国古代诗歌,也以丰满的意象为命脉。即便描写人的内心世界,也往往是在“寄情山水”中实现。李白写他和汪伦的情谊之深,便以桃花潭水之深为喻。即便描述寂寞,诗人也能巧妙地借助自然来与心境。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明着是写鸟,实则写寂寞。内部心念和外在自然相映成趣。   中国唐诗注重意象,诗人庞德也非常喜欢,并模仿着写了不少作品。根据荚刚诗歌专家张子清教授介绍,美国的田园诗人多酷爱中国唐诗。例如,中西部诗人戴维?艾伦?埃文斯(David Allan Evans)就极喜欢描写自然和风景,对李白、杜甫、陶渊明和老子、庄子情有独钟。他向往和自然的对话,曾著诗集《和乌鸦唠嗑》(1991)。新罕布什尔州也有一群莫纳德诺克新田园诗人,对唐诗极为喜爱。虽然国家和时代迥异,田园风光却大同小异,在这些诗人之间,建立了跨地域、跨时代、跨语言的共鸣。阿巴拉契地区有山有水,环境秀美,如从中国山水中脱胎而来。彭达维斯写过一部诗集《这里的山如中国》,就专门写到了中国的山水画。据梅里特博士介绍,华南的山区与阿巴拉契森林颇为相似。阿巴拉契山区的野生兰花有三分之二都能在中国找到“表姐表妹”……两地的森林地下植被系统也极类似,都是在被树冠遮挡住之前的早春开花。华南和阿巴拉契森林的地面上,都一样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