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课件-北师大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资治通鉴》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2.方法与过程: 在反复朗读,准确断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效忠国家,实现人生价值。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准确断句,意会文意。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政治上是反对新法最坚决的人物之一,被视为旧党领袖,为政风格慎稳而立场保守。但其为人正直磊落,恭俭诚恳,严于律己,仁厚待人,很是的人心。 2.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3.解题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简要概括全文内容: 1段:介绍诸葛亮的大志,展现了诸葛亮的生活、精神、理想的背景。 2段:写司马徽和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3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3、前两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思考、讨论: 1、刘备从司马徽的口中已知孔明是奇才,却为什么不早用之? 思考、讨论: 2、从哪几处细节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点高傲自负。 思考、讨论: 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方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主要敌人和盟友是谁?当时最主要的军事行动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讨论: 1、在《隆中对》中,作者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 隆中对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琅琊(lángyá) 乐(yuè)毅 颍(yǐng)川 诣(yì) 因屏(bǐng)人 猖獗(chāngjué) 挟(xié) 沔(miǎn) 殆(dài) 刘璋(zhāng) 存恤(xù) 信(shēn) 吴会(kuaì) 帝室之胄(zhòu) 度: ( duó ) 正 音 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颖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每:屡次,常常 。比:比作,比拟。时,当时。许:承认,同意。信,实在的,真实的。信然,确实这样。谓:说。 翻译课文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访,寻访。儒生俗士,一般的儒生与俗士。器,器重。谓,对……说。岂,也许,是不是。俱,一起。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他;就,接近。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指车马。顾,拜访。 翻译课文 卧龙 讨 论 1、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隆中对 司马光 第二课时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诣:拜访。凡,一共。因,于是,就此。屏,命人退避。度,衡量。信,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