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2篇 可行性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 5 可选择的其它系统方案 5.1 可选择的其它系统1 5.2 可选择的其它系统2 ...... 6 投资及收益分析 6.1 支出 6.2 收益 6.3 收益/投资比 6.4 投资回收周期 6.5 敏感性分析 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继续分解,就可以获得第三层的数据流图。我们可以从第1层的销售子系统扩展而成: 审查有效性时,首先要核对购书单上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用书表F3相符,还要通过售书登记F4检查学生已否购买过这些教材。若发现购书单中有学生不用或买重了的教材,便发出无效书单。只有将通过了审查的教材保留在有效构书单中。 开发票加工符号,按购书单的内容查对教材存量表(F1),把可供应的教材写入发票,在F4中登记后开领书单并发给学生。对数量不足或全缺的教材写入暂缺书单并登记到缺书登记表(F2)中,等待接到进书通知后再补售给学生。补售的手续及数据流图和第一次购书相同。 请大家注意,在上一层DFD中,采购是系统内部的一个加工符号,但本图却是处于销售子系统之外的一个外部实体。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销售子系统将被分解为5个子加工,编号从1.1----1.5,涉及到4个数据文件,分别用 F1—F4来表示。 * 采购子系统在图中被分解为3个子加工。由销售子系统建立起来的缺书登记表,首先按书号汇总后登入待购教材表,然后再按出版社分别统计制成缺书单并送给书库保管员作为采购教材的依据。另外,在汇总缺书要再次核查教材存量表,而且,分出版社统计时还要参阅教材一览表,从该文件中可以知道这些缺书是何处出版的。新书入库后,要及时修改教材存量表和待购教材表中的有关教材数量,同时把进书信息通知销售子系统,使销售人员能通知缺书的学生补售教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采购子系统将被分解为3个子加工,编号从2.1----2.3,涉及到4个数据文件,分别用 F1,F2 和 F5,F6。 以上三层、4张的DFD图,一起组成了教材购销系统的分层DFD图。从分析中大家可以得知,愈到下层,加工愈细。第三层就有8个加工。大都是足够简单的---基本加工,可以不用再进行分解了。 * 1、注意父图和子图的平衡 在分层图中,每一层都是它上层的子图,同时又是它下层的父图。如前面例子中的第二层就是。所谓的平衡,就是指父图和子图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应分别保持一致。 以采购子系统的DFD图为例,图中所联系的外部项的数据共有3个,即一个输入数据流-------进书通知, 两个输出数据流-------进书通知和缺书通知 这和第二层的教材购销系统中的“采购”加工的输入和输出是一致的,即满足了父、子图间数据平衡的要求。 再比如,从上图中可能发现,父图和子图的输入数据流从名称到数量均不相同,但如果,我们把 “发票=学生+教材” 的关系能够满足,那么,这一对父子图仍可算是平衡的。 * 2、区分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项 随着DFD图的分解,在下层DFD中可能出现父图中没有的文件和外部项。例如在前面的举例中的第三层(采购子系统)与它的父图(即第二层)采购加工符号相比较,就多了两个文件,即F5、F6和一个外部项(销售),则它们是图(采购子系统)的局部文件和外部项。 对初次画DFD图 的人来说,在这一点上比较容易出错,如在父图中多画了子图的局部文件,或者在子图中有漏画了应该添入的外部项。一般来说,除底层DFD需画出全部的外部文件外,各中间层的DFD仅显示处于加工之间的接口文件,而其余的文件均不必画出,以保持图面的简洁。 如上述的F5,F6都是局部于采购子系统内部的文件,与父图(第二层)其余加工无关(如销售),在父图中画出反显得累赘。 此外,在第二层中的----进书通知 是指向 销售框的。所以在采购子系统中,销售就成了采购子系统的外部项。那么如果漏画了这个外部项,进书通知便将成为无“的”之“矢”了。 3、掌握分解的速度:分解是一个个逐步细化的过程,通常在上层可分解快一些,下层应慢一些,因为越接近下层功能愈强,如果分解太快,将会增加用户理解的困难,同一图中的各个加工,分解的步骤应大致均匀,保持同步扩展。 *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