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民工流动成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docVIP

试论农民工流动成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农民工流动成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试论农民工流动成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摘 要] 农民工流动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推力、拉力两因素探析农民工流动的成因以及客观分析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当前进一步探讨农民工流动问题对于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 成因 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流动越来越频繁和普遍。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认为: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大约为2亿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出现了一个长期往返于城市和乡村的城市农民工群体(以下简称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传统的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农民工流动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农民工流动的成因探析   关于农民工流动的原因与动机,已经有多种理论对此进行讨论,其中巴格内的“推拉理论”是一种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流动的推力是流出地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流入地那些具备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成其为人口流动的拉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本文试着运用这一理论,从推力、拉力两因素探析农民工流动的成因。   1.农民工流动的推力   (1)农村劳动力过剩。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使过去隐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显性化。加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又加快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这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到非农领域或者城市,寻找除农业部门以外的就业途径。   (2)农业资源的承载压力日益加重。一般说来,??产资料的总量越多,吸收劳动力的数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农村人口基数大,绝对人数增长快而农用耕地少,造成农村劳动力与赖以生存的耕地比例严重失调。目前我国人均耕地1.2亩(世界人均耕地5亩),且耕地面积还在锐减,这就势必导致有限的农业资源承载负荷日益加重,从而产生让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的推力。   (3)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在我国,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尤其普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加之农民负担重,农民在土地上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又进一步激化了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在追求较高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劳动力必然由农业向工业、第三产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又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流向城市。   2.农民工流动的基本拉力   (1)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在经济结构、就业条件、科技、文化、卫生保健和其他生活福利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十分突出。正如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势必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巨大拉力,这正是农民工流动的最根本的因素。   (2)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具体表现在:第一,以放权、搞活为起步的城市企业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搞活了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允许外来农民以合同工、临时工、以及承包等形式加入到企业的用工队伍中去,这种方式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就业。 第二,城乡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如手工行业、饮食业、家政服务业等受到重视,大量的农民工流向这些行业。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大量农民工来到城市就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关于人口的户籍管理也逐步有所突破,1984年以后,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小城镇政策以及以后推行的居民身份证制度,为农民跨区域流动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加大改革力度,使其为农民工有序流动创造更好条件。   (4)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对于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拥有一定知识的青年农民来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中心,生活方式更具现代化,可以更子女带来更好的教育,这无疑是吸引农民工带城市来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农民工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