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c).ppt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c).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农耕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黄河和长江流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古代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经济面貌。 课程标准分析 知识:农业起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小农经济 重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拓展: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完善 小农经济 标题解读 一、农业的起源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材料2:神农氏尝百草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 材料1:原始生活 采集经济 起源: 种植经济 采集狩猎 耕作种植 南方(云南米线) 北方(兰州拉面) 思考:中国南北方饮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 原因: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 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 产业结构 猪纹黑陶钵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五谷: 黍 稷 粟 麦 豆 麻 稻 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他们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一、农业的起源 1、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 3、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____犁(标志步犁定型) 唐朝 ___耕推广(犁 ) 西汉 ___农具 出现___耕(___犁) 春秋 战国 为主, 出现 商周 ____ ____ ____质 耒(lěi)耜(sì)等 原始 (1)农耕工具 (2)灌溉工具: ____、 ____ 木、石、 骨 木、石、骨、蚌 青铜农具 铁 牛 铁 牛 曲辕 翻车 筒车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 粗放型 壁 两汉 春秋战国 上古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坎儿井 三、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 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 大禹治水(想像画)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汉代水利 西域 坎儿井 农学著作中的水利知识 [明]潘季驯 [明]徐光启 介绍西方水利技术 四、小农经济 “千耦其耘” “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古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漫画 :商朝集体耕作 生产力水平 经营方式 农耕工具 铁农具、牛耕 春秋 战国 木、石、骨为主 商周 农具原始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 经营方式的进步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 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生产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水平,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