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与纳税筹划课件(全)_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2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所得税与纳税筹划课件(全)_精品

刘某于2007年1月将其自有的4间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房屋出租给张某作经营场所,租期1年。刘某每月取得的租金收入2 500元,全年租金收入30 000元。计算刘某全年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财产租赁收入以每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因此,刘某每月及全年应纳税额为: (1)每月应纳税额=(2 500-800)×20%=340(元) (2)全年应纳税额=340×12=4 080(元) * 本例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未考虑其他税、费。如果对租金收入计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和教育费附加等,还应将其从税前的收入中先扣除后才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假定上例中,当年2月份因下水道堵塞找人修理,发生修理费用500元,有维修部门的正式收据,则2月份和全年的应纳税额为: (1)2月份应纳税额=(2 500-500-800)×20%=240(元) (2)全年应纳税额=340×11+240=3 980(元) * 公民李某是高校教授,2008年将位于市区的私有住房出租1年用于他人居住,月年租金收入3000元,当年3月发生租房修缮费用2000元。 (暂不考虑其它税费) 答案:出租房屋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3000-800)×10%×9}+{[3000-800-800]×10%×2}+{[3000-400-800]×10%×1} * 在维修时间上选择筹划空间 李将房屋出租给他人,租期为5个月,在扣除相关费用后老李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元。假如在出租后的第二个月里老李打算对屋顶进行防水处理,预计投资3200元,工期一周。那么在此种情况下,整个租期内老李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为?   假如老李将对屋顶防水处理的时间选择在租赁结束以后,那么在此种情况下,老李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为? * 2006年8月,李某出版小说一本取得稿酬80000元,从中拿出20000元通过国家机关捐赠给受灾地区。李某8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  A.6160元 B.6272元C.8400元D.8960元 答案:B 【解析】捐赠扣除限额=80000×(1-20%)×30%=19200元,实际发生20000元,应扣除19200元。 本题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20%)-19200〕×20%×(1-30%)=6272(元) * 例如:公民李某2009年3月取得工资收入4000元,将其中200元直接捐赠给四川省某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小红,通过S区教育局将其中1000元捐赠给P学校;李某同月在A培训中心讲课取得劳务报酬所得8000元,将其中 2000元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为800元,李某当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 (1)李某直接对失学儿童的捐赠200元不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通过教育局对学校的捐赠,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允许扣除。 李某本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4000-3500=500元,工资、薪金所得可扣除的捐赠限额=500×30%=150元。 当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4000-3500-150)×3%=10.5元; * (2)李某对红十字会的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8000×(1-20%)=6400元。 当月应纳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00)×20%=880元。 李某当月共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15+880=995元。 * 捐赠扣除的筹划  分次捐赠 ? 假如纳税人在捐赠额一定的情况下,分次进行捐赠,则可以扩大扣除额,减少应纳税额,保证自己的净收益增多。 例如,柳先生1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7000元,本月对外捐赠3000元。则: 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为:(7000-3500)×30%=1050(元) 本月应纳税额=(7000-3500-1500)×10%-1025=140(元) * 若2、3月工薪收入仍为7000元,按规定,两个月应纳税额=[(7000-3500)×10%-105] × 2=490(元); 1、2、3月税额合计: 140+490=630   如果柳先生改变做法,将3000元分别安排在1、2、3月捐赠,每月捐赠1000元 那么: 1、2、3月应纳税额=[(7000-3500-1000)×10%-105] × 3=435(元)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捐3000元,但税负不同。采用第二种方法,降低税负195元(140+490-435),从而使净收益增加195元。 * 分项捐赠 在计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