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国历史地理学 英文名称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开课单位 适用专业 总学时 72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 导 言(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 教学内容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转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历史地理学的资料,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与手段 三、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现状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成果,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成果,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成绩,城镇与古都研究的成果,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成果,历史人口和移民地理研究的成绩,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成绩,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成绩,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成就,历史地理理论研究的建树,历史地理文献与资料整理与检索方面的成绩。 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现代历史地理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学术思维和观念的影响:尽全时空观念,人地互动观念。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学、禹贡学会、尽全时空、人地互动 2.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第一章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8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及对社会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历史气候波动的阶段性,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历史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 2.气候变化与中华文明演进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气候波动周期 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4个暖期和四个冷期 二、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产生 第四纪初期中国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从猿到人的转变。 三、冰后期的环境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繁荣 冰后期,气候地理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繁荣的关系。 四、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 文明的定义,黄河文明产生的地理气候、土壤、地貌条件,长江流域文明的萌芽与气候。 五、汉唐盛世与气候波动 西周寒冷期,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温暖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气候由向冷到相对寒冷的变化,唐代温暖湿润期(8世纪中叶以前),汉唐盛世与温暖湿润气候的关系。 六、宋元气候变化与宋元历史发展趋势 8世纪中叶以后气候由相对寒冷期到相对温暖湿润期再到寒冷干燥期的转变,气候变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气候变化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七、明清小冰期与社会波动 明清小冰期含义,气候变化与明清社会大灾荒、大动荡、大迁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过程 2.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4学时) 教学目的

文档评论(0)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