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建立PPT.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的建立PPT

6、切开气管:用尖刀切开第3-4气管环。 7、安放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扩开切口,插入大小适宜的气管套管,并证实无误。 8、固定套管:缝合套管上方创口。下方创口不予缝合,以免发生皮下气肿。最后用带子将套管束于颈部,松紧适度,宜打死结,以防松脱。 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早期 出血 气道阻塞 套管位置不良脱出 皮下气肿 气胸 神经损伤 感染 后期 (24小时以后) 气道出血 气道梗阻 导管在切口处狭窄 气囊相关的并发症 气管食管漏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 经皮气切自1955 年由Sheldon 等提出后经多年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操作简便、迅速、安全的人工气道建立方式 术中仅切开皮肤其余操作均为钝性分离,对周围组织基本没有损伤,故出血极少,并发症少 Sheridan 中号导引管 喉罩引导法 先置入 3 号或 4 号喉罩 当通气罩位置正确时 经通气管置入 ID 6.0 mm 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将滑入气管 首次成功率 75% 总成功率 90% A B C D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 ? 经鼻插管 鼻甲粘膜常规使用血管收缩药 先将气管导管经鼻腔插到咽部 纤支镜插入气管导管 直视下经声门进入气管 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推入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 ? 经口插管 用喉镜暴露咽喉区 气管导管套在纤支镜外 纤支镜经口咽部 直视下经声门进入气管 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推入气管 悬雍垂 会厌 会厌 声门 会厌 声带 气管 逆行气管插管 Waters 方法(1963年) 经环甲膜穿刺,穿刺出血少 引导管牵拉可垂直裂开环甲膜 牵拉着力点在甲状软骨下缘 引起出血、皮下气肿和声音嘶哑 Shantha 建议(1992年) 经环气管膜穿刺 牵拉着力点在环状软骨下缘 引导管前进角度减小 有助于气管导管端避开会厌 减少气管导管回弹滑入食管机会 甲状软骨 环甲膜 环状软骨 气管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环甲膜 第1气管环 环气管膜 声带 甲状软骨 舌骨 会厌 导丝 声带 环状软骨 食管封闭法 将食管封闭导管置入食管 充脹气囊,封闭食管 口/鼻咽通气道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正压面罩通气 气流自然进入呼吸道 气管插管时的并发症 插管时 心跳停止 鼻和口的损伤 咽部的损伤 单侧肺通气 肺部误吸 插入食道 眼部的损伤 预防 保证充足氧供 喉镜置入要轻柔 充分暴露声门后推进管腔 做好吸引准备 要看到插管进入声门 插管时盖好眼睛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置管期间的并发症 鼻和口咽部的溃疡 鼻窦渗液 耳炎 喉头和气管的损伤 肺部并发症 导管易位 导管和气囊引起的通气问题 病人的不耐受 预防 转动导管位置 避免经鼻插管 气管切开 吸痰和无菌操作 镇静, 制动, 导管位置不合适及时拔管 良好的气囊护理 镇静, 镇痛, 复位 气管插管并发症 拔除气管时和随即并发症 咽喉痛 气道痉挛和梗阻 声嘶 吞咽疼痛 声带固定 肺部误吸 咳嗽 预防 拔管后给予雾化 检漏试验 拔管时注意胃储留预防和操作规范轻柔 检查舌咽反射 气管插管并发症 拔管后的远期并发症 喉头损伤 狭窄 肉芽肿形成 气管损伤 狭窄 气管切开术 Tracheotomy 解 剖 上 - 环状软骨 下 - 胸骨上窝 颈段气管 前 - 皮肤、筋膜、甲状腺峡(2- 4 环),无名动脉(7-8环) 后 - 食管 侧 - 颈部 A、 V、 N 气管切开的指征 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长 (>21 天?) 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和对气管插管的耐受力 比较工作中气管切开和长时间气管插管并发症 便于机械通气安全撤机 避免插管对头面部的损伤 气管切开的优点 -与气管插管比较 更少的呼吸做功、气道阻力等 病人更易耐受 更有效的吸痰 阻滞声带和喉头损伤 ? 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 便于交流 更安全 加快撤机速度 便于 ICU内转运 便于进食 1、体位:仰卧、肩枕、头后伸。 2、麻醉:一般用 Procain或 Lydocain局麻. 手 术 方 法 3、切口:纵切口: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上2cm处,沿颈中线作纵行 切口。       横切口:在环状软骨下约3cm处,作颈前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达颈前筋膜。 4、切开气管前筋膜:沿白线正中作锐性切开或钝性分离,用拉钩侧牵两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