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04周年暨深切偭怀陈邦织先生追思会发言.docx

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04周年暨深切偭怀陈邦织先生追思会发言.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04周年暨深切偭怀陈邦织先生追思会发言

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04周年暨深切偭怀陈邦织先生追思会发言尊敬的朴老亲属,各位来宾!  今天,是赵朴初先生诞辰104周年,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因为朴老夫人陈邦织先生回到了朴老身边,朴老和夫人将长眠在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是XX之幸!我谨代表XX县赵朴初文化公园,对与会领导与来宾表示诚挚问候,对关心支持文化公园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护送夫人灵骨归乡的各位亲友与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地连吴楚、襟带江淮,自南朝建县,迄今一千五百多年。XX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文风鼎盛。西晋天竺高僧佛图澄卓锡XX,自始佛门弘启,佛法弘扬,灯传不绝;更有禅宗二祖慧可,建立道场,弘法布道三十余年,一花五叶,终成大观;唐代名相狄仁杰、诗仙李白等名贤都在XX留下足迹。赵家先祖,一门四进士,是XX历史的光辉一页;近代,又孕育了伟大的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现在,朴老与夫人将按故乡风俗合葬,先生夙愿得偿,XX山水幸甚!  赵朴初先生幼年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十三岁后便离开家乡,求学苏沪。朴老对家乡感情深厚,特别是晚年,他多次为帮助家乡早日脱贫捐赠,他累计捐款30多万元在家乡设立拜石奖学金,鼓励科教兴乡。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朴老又把在京工作老乡联络到一起,成立“XX振兴XX县联谊会”,号召大家发挥力量,共同支持家乡建设。家乡遭遇自然灾害,朴老总是带头发起捐助。1997年,朴老以羸弱之躯,联系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为XX安排扶贫资金1036万元,后又由项南牵线,由江苏省扶贫基金会为XX引进投资1600万元的松针粉项目。受朴老“爱我家乡、报我乡邦”精神启发,天南海北XX人都联系起来,竭力帮助家乡建设与脱贫,XX县社会各项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朴老为家乡所做的一切,是对“知恩报恩”的最好的阐释。2000年朴老逝世后,家乡人民为了永远怀念他,发扬光大其精神,迅即筹建了赵朴初纪念园。纪念园已建成赵朴初纪念馆和赵朴初树葬地两处建筑。纪念馆是根据本地老人回忆,仿照朴老祖居状元府旧貌恢复重建的。。朴老在晚年多次与县领导谈及树葬,对树葬方式给予了肯定,虽然他在遗嘱中要求不留骨灰,但考虑到家乡人民与亲属及佛教弟子的感情,考虑到家乡风俗,陈邦织先生最终决定将其骨灰撒向大海,将朴老灵骨送回家乡树葬,以满足天下信众及家乡人民瞻拜纪念的愿望。纪念园自开园以来,每年前来瞻拜的人络绎不绝,从中受益非浅。  陈邦织先生出身于湖北浠水文章世家,自与朴老结为夫妻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对朴老工作和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她协助朴老收集整理统一战线工作、民主党派工作、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付出了大量心血。她长期协助赵朴初同志从事社会救灾工作,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并慷慨捐款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朴老逝世后,她经常接待来自海外的佛教代表团,组织有关专家整理出版朴老遗稿,晚年还将朴老的墨宝捐赠给国家。她还亲自将朴老灵骨送回故乡树葬。为了完成朴老“三年五载熙湖,绿遍东西南北方”的遗愿,她毅然将海内外捐献的款项用于XX县绿化,开展植树扶贫活动。  今天,夫人驾鹤归来,永远相伴在朴老身边。我们一定要尽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用实际行动纪念朴老及其夫人,弘扬其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