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过程和结束.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战的过程和结束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简介 战争特征:大炮、战壕、士兵——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战争的概况: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 持续四年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欧洲的三条战线: 东线:俄国——德奥 西线:英法比——德国 南线:塞尔维亚——奥匈 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战争第一阶段) (1)内容:速决战 (2)破产:马恩河战役 (西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3)东普鲁士战役;东线形成对峙 史料精读 材料一: 传统战略的失败可解释破坏欧洲文明的流血的僵持局面。为防止邻国侵略或邻国间的联合,欧洲各国军队的参谋部好几年一直在精心备战。..... 在战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在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 ……与各参谋部的计划相反,西线的战斗这是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精读 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福枪、机关枪、现代手榴弹等——在战斗中提供了空前规模的火力并对西方各军事组织提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制订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思 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便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中的哪一方? 提示: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 2)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 3)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4)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有利于协约国 因为协约国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胜于同盟国,并且占有大量的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在人口、面积、资源无法与对方相比,利于速决战。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同盟国不利。 二、“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 1、1915年东线战局: 德奥将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消灭俄国。但计划再次落空。 2、1916年的战争: (1)形势:关键性一年;战争重心回到西线; (2)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思考 1、凡尔登战役为什么成为“凡尔登绞肉机”? 2、凡尔登战役对一战进程有何影响? “一战”四大战役表 美国参战(1917年4月) 中国参战(1917年8月) 俄国退出世界大战(1918年3月) 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2、美国参战 (1)原因 A、美德矛盾的日益激化; B、美国与协约国密切的贸易往来; C、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海上利益; D、俄国爆发革命,美国担心俄会退出大战,削弱协约国的力量,从而影响美国利益; E、着眼于捞取战利品和夺取世界霸权。 (2)影响: 极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战争的结束 材料一 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1/3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残杀太可怕了! ——(俄)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 战壕里的俄国士兵想采访他的英国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武器—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军)由大炮和毒气,我们只有胸膛。” 材料三 俄国军队数量诚然惊人,可惜却是弊端丛生。军队上层食古不化,他们无视科技的进步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没有认真吸取日俄战争失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