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docVIP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永  平 顾炎武 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 冯欢原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 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余。 注顺治十四年春,诗人自昆山启行北上,第二年秋,从北京到达永平,这首诗就是当时的感事之作,此时,南明已亡。冯欢弹铗:即冯谖弹铗。铗,剑把。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摹写出作者在报国无门、羁旅天涯的境遇下达观自如的情态,而“孤踪”一词,融自叹与自赏于一体,毫无身世浮沉之感。 B.颔联化用“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典故,以冯欢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期待为君所用,却怀才不遇,不甘终老林下的忠君报国之心。 C.“原不曾弹铗”与“安能强著书”表明作者为求闻达于诸侯,在自谦之中表达出诗人的恃才傲物、目无余子的自得之情和狷介之气。 D.诗歌“一览神州去”与“天涯意自如”,“万里”与“孤踪”相照应,不仅在结构上首尾圆合,而且情感表达上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E.这首七律,基调昂扬向上,充溢着诗人顾炎武的傲岸不群,耿介旷达之气,毫无悲戚之态,有极强的感染力。读后令人振奋。 2.后人对顾炎武的诗有“一首诗歌一字金”的评语,联系全诗,赏析“滦河秋雁独飞初”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1~2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淡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凄凉之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却写豪迈之情。 D.“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两句,写得慷慨悲壮,让人联想到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苍凉悲壮。 E.这首诗长于用典,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2.古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从语言角度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纵游淮南 张 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注禅智:禅智寺,旧在江都县北五里,本隋炀帝故宫。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纵游”二字,既表现出诗人的游兴所至,也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赞美与喜爱,褒赞之情溢于言表。 B.诗中“十里长街市井连”暗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既有扬州市井的概貌之美,也有细节传神之妙。 C.“月明桥上看神仙”与“二十四桥明月夜”意境相似,都摹写了扬州的绿杨城郭、红袖楼台的繁盛之境。 D.在诗人笔下,有“十里长街”,有“月明桥”等名胜,有“看”“只合”的动作与感叹,均是兴之所至。 E.诗人以生花妙笔,用扬州的繁华反衬自己心境的落寞与惆怅,以至于想在禅智山上寻找一方土地做墓田。 2.联系全诗,简要回答本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突出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起句,写出了送别的季节为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其中“嫩”字,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B.“春蚕食叶”一句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应考的人们奋笔疾书的声音,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 C.“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写出廓之在成功之后,嘲笑世间的举子正在为功名而奔波的情景。 D.虽是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E.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豪放而略带婉约的特点。大鹏意象豪迈,丹凤意象比较婉约;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本词多处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请举出三例,并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五、阅读下面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