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法律.ppt

  1.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与法律

2、世界遗产的特征: (1)具有国际法上的依据(直接依据、间接依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1972年11月)、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等。 (2)具有严格的批准程序:依照公约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其中的“确认”是指: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申报、认证过程。 《世界遗产公约》成立的背景(1) 1954年,埃及政府决定修建阿斯旺大坝,但大坝与努比亚地区在古代遗址和几十座古代神庙、防御工事和城堡、城镇和陵园的保护发生冲突。为解决这个难题,埃及政府一方面制定了抢救努比亚古迹的计划,一方面于1959求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求其对抢救古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物资、技术和科学方面予以支持。 埃及政府提出理由是:除了抢救古迹的工程规模浩大,要耗费巨额资金,埃及政府难以全部承担外,努比亚古迹虽然是在埃及境内,但也是整个人类遗产的一部分,因而抢救它是全球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成立背景(2) 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援助,保护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庙。多国积极响应,认为重要遗产需要要集体承担责任,努比亚的抢救古迹运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第一次召开政府间会议,议题是各国共同利用和保护地球生物圈,制定了教科文组织的“人和生物圈计划”。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世界遗产公约》。 搬迁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 菲莱神庙(1) 3、世界遗产的内容(种类) (1)人类的创造: 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2)大自然的创造: 天然造化 (3)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4、中国的世界遗产 (1)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 (3)人文景观 (4)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5)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2) 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重庆大足石刻,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安阳殷墟。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5)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庐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 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以遗产(4) (截至2009年12月共计28项) 昆曲、 古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申报)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2项) 侗族大歌 《格萨(斯)尔》史诗传统 昆曲(1) 昆曲(2)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