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狂人日记》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 一、课文解读要点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四卷五号,是新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辟了我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新时代。发表时使用“鲁迅”的笔名,意为“迂鲁之人赶快做,即笨鸟先飞”,此外还有怀念慈母鲁瑞之意。 《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句话道出了《狂人日记》在小说的启蒙内容和小说外在形式上的与众不同:这里“表现的深切”是指小说深刻而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的吃人历史;而“格式的特别”则是指小说形式的现代化。 从主题内容上看,《狂人日记》以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唤醒国民,批评吃人历史专制统治,同时批评国民劣根性,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历来惯了,不以为非。作品除揭露外,还包含歌颂,歌颂狂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坚信真的人必将埋葬自愿吃人与自甘被吃的人,坚信新的世界必然来到,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并认为拯救不在于少数启蒙者,如狂人脱离群众孤军作战,而期待人们自己的觉醒和抗争。结尾“救救孩子”,是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思想。从《狂人日记》中,可以看出鲁迅小说的“呐喊”主题。 在新的小说形式方面,这篇日记体小说由十三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构成,按狂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以情节为主、注重故事完整性的传统小说结构方式。与传统第三人称小说侧重叙述外在事件不同,这篇作品以第一人称即主人公自述的方式,着重表现了“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读者因此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作者择取“狂人”这一陌生的视角来表达重大的思想主题,具体描写“狂人”的种种病状,他的疯言疯语、偏执、妄想等等。这样做的效果是使“一个描写对象从其通常的感知领域转移到一个新的感知领域”,结果造成陌生感,“形成某种语义变化”。联系《狂人日记》,我们会发现,鲁迅是创造陌生化的艺术形式方面的圣手,茅盾曾经说过:“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可以说,在鲁迅的全部小说中,《狂人日记》形式的“陌生化”程度是最高的。 鲁迅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就在于他敢于正视民族的缺陷,他对国民性的深刻的批判反省精神,成为我们民族自觉的标志,也是他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的标志。批判国民性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也是贯串其小说集《呐喊》与《彷徨》的主题思想。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歌颂了一批西方的精神界战士,以独异个人的身份,与陈腐庸俗作斗争,证明这是形成历史的先觉。鲁迅正是这样一个精神界战士: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是其精髓。 《狂人日记》的“狂人”,孤独的叛逆者,是鲁迅小说中‘‘摩罗诗人们”的第一个直接后代。 《狂人日记》是“个人”的第一声呐喊,是中国新文学“个人主义”第一人。 日记的一、二、三则,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也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并通过研究发现“古来也时常吃人”,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一层次。 日记的四至十则,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合伙吃我的,便是我的哥哥!”并通过观察和思考,对古今吃人的方式、吃人者的心态以及吃人者的类型,也有了具体的认识。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二个层次。 日记的十一、十二则,写狂人联想起妹子的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原来自己亦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由审视社会、历史、他人,到自己也成为审视的对象——狂人的觉醒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至此,狂人开始对自己也绝望了。“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才明白,难见真的人”。 正是鉴于自身的原罪,自我的不可救赎,狂人才把意向中心指向了代表未来的孩子,发出了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第十三则:结论。 吃人是《狂人日记》的一个中心隐喻,它暗指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礼教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而字缝里“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诸如“割股疗亲”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