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清-汪宏.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望诊遵经 清 汪宏   叙   予先君石城翁。讳坤坚。字义彰。读书之暇。尝谓予曰。医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 而行之。则可以济众。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尔学医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 对曰。昔轩辕氏定本草。作内经。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汉晋唐宋。鲜能出其范围。 今读其遗文。会其旨趣。其法门有二。一曰诊。一曰治。望闻问切者。   诊法也。针灸药石者。治法也。将欲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 其治也。顾欲知其诊之所当然。究其诊之所以然。则凡天地古今之理。南北高下之宜。岁 时气候之殊。昼夜阴晴之变。以至赋禀强弱之不齐。老少居养之各异。莫不着见于四诊 焉。岂但明乎血气经络皮肉筋骨。与夫病之五脏六腑。   症之七情六淫也哉。盖着乎外者。本乎内。见于彼者。由于此。因端可以竟委。溯流 可以穷源。是故寒热补泻之法。因诊而定。标本先后之理。因诊而分。七方十剂八法九 针。莫不因诊而决用舍焉。昔贤所谓明理者。明此理也。辨证者。辨此证也。理不明。则 证莫能辨。证不辨。则治莫能分。故治病必须知诊。诊病必须遵经。予先君曰。入门矣。 未入于室也。经文深奥。诊法精微。既已识其大纲。尤当考其细目。慎之哉。穷理尽性之 事也。格物致知之功也。身家之所寄托。生死之所相关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勉旃勉旃。余退而志之。恒以自警焉。今着遵经。有感于是。因书篇首。以告后人。   光绪元年三月上浣新安汪宏广 氏书于西安航埠   卷上   诊法常以平旦   灵素谈医妙入神。穷源探本在清晨。时平可辨邪和正。法定能分假与真。有疾音容俱 转变。无 色脉自调匀。常经万世皆师范。诊视须当永奉遵。原夫昧爽方兴。天道之阴阳 中正。黎明甫启。人身之志气清灵。   观形以验温凉。平能合度。察色而瞻动静。法不离经。斯时也。九候无差。五音悉 准。有过易窥。有偏易诊。辨三因之虚实。气色分明。察五脏之盛衰。精神平允。见微知 着。固能判断吉凶。原始反终。更足周知生殒。盖观日以揣摩。亦援天而指引。由是参病 情。稽诊法。指下融通。心中浃洽。脉息共形容合论。推究无穷。声音与气色交参。变通 不乏。譬若权衡正直。观俯仰而较锱铢。亦如尺度均同。计毫厘以分阔狭。况乎因人矩。 候气平章。不似日中之温暖。不同夜半之清凉。营卫会于脉口。气色见于明堂。有证皆 显。无隐弗彰。经络均匀。按法真堪处变。规模宏远。持平可以为常。尔乃观其所由。视 其所以。或端本以澄源。或因此而识彼。寒多热少。分脏腑之盈亏。暮重朝轻。析阴阳之 表里。故察人情。观日晷。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即从权而诊视。不执其经。然触类以引 伸。难逾厥旨。若夫金乌返照。玉兔腾精。病因时而进退。气随日以流行。有平脉时脉。 有正声变声。诊或违夫昼夜。治即昧于重轻。是则望闻问切之方。皆失其正。补泻迎随之 法。不得其平。于是圣人。著作内经。申明平旦。合四诊而同观。会三才以参看。有为有 守。广宇内之栽培。无党无偏。   协时中之条贯。是以德迈羲农。功高霄汉。宜其达四海以讴歌。历千秋而灿烂。不 然。何以为医学之范围。   妙化育而参赞。   卷上   望色常宜定静   平明诊法已敷陈。望色还须气息匀。更待伊芳人心志定。聆音察理论精神。扶持当缓 缓。言语莫频频。坐卧情和洽。寒温服适均。医家看视宜恬静。邻里瞻观慢博询。休谈长 与短。应辨假和真。成败所关。死生攸寄。   脉息岂无隐微。声音亦有同异。神凝志一。始能融会贯通。理明义精。方可引伸触 类。脏腑之情蕴奥。安可粗心。气色之道精深。不容率意。若乃晨昏昧昧。楼阁葱茏。或 敷脂粉兮。污其颜色。或居帷幔兮。蔽其形容。   慢言三折其肱。揣摩弗确。即使十全之技。看视无从。却愁仓卒又持灯。尤恐奔波多 乱目。俗医治病。还道这气色朦胧。无甚差错。咦。纵然仿佛分虚实。只在依稀想像中。   卷上   明堂周身部位   欲观气色。先识明堂。欲察明堂。先知部位。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次 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   灵枢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 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   方下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 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 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 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   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 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男女异位。   男子色在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 阴之 属也。女子在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圆左右。各如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认证主体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