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文化主要特点略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保山文化主要特点略论 陈丽萍 (保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探寻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认为保山文化源于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后来加上南诏文 化的推动,明代汉民族的文化浸透,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以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南诏文 化为基础并吸收东南亚、南亚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 【关键词]保山文化;民族;复合文化 【中图分类号】K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40(2013)03—008—06 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历来论者因角度不同,而结论不一,笔者认为,保山文化的主要 特点应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多元复合文化。 一、根源于多民族多元的史前文化 首先是特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古代保山多民族多元的复合文化。 欧亚板块的俯冲、粘结而不断隆起了南亚、东南亚、东亚交汇之地的攒断山地带,形成澜沧江、怒 江、龙川江、槟榔江四江并流,青藏高原、印缅山地、中南半岛南北通道交汇的走廊。这一走廊的核 心地带,动植物资源独特而丰富。既有南亚、东南亚的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印度犀,也有古北界 种西藏的黑熊、狼、羚牛、麝、貉等。创造远古多民族文化的有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濮①人即 今之布朗、崩龙、佤族等的先民,也有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的越人②,还有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 族的氏羌人③。随着1986--1987年省地市联合发掘队对蒲缥塘子沟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保山 全市开展了文物普查,根据张兴永先生主编的《保山史前考古》的统计【1”,总共发现石器时代遗址 86处,有明确型号的新石器遗址共56处。其遗址地点的分布如下表: “忙怀型”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石器以打制双 肩石斧为主,伴随其他打制石器和磨制条型斧、 白羊村型 太平松山型 忙怀型 锛,并出土夹砂红、黑、灰陶,用于坡地垦掘和砍 隆阳区 6 l 割树根草丛。考古界一般将其归属于山地民族的 腾冲县 5 百濮先民文化,据上表可见其族分布于澜沧江和 龙陵县 6 24 怒江中下游一带,遗址、点最多,证明当时保山市 的土著居民以古濮人为最多。 施甸县 5 6 “太平松山型”文化是蒲缥至施甸太平、姚关 昌宁县 l 2 一带为代表的,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土著文 遗址总数 23 6 27 化——塘子沟文化为祖型承袭演变而来的带有 收稿日期:2013—04一to 作者简介:陈丽萍(1960一),女,云南省凤庆县人,保山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 ①包括蒲。 ②今之傣族先民。 ③如今之阿昌、景颇、彝族、白族、怒族等族先民。 保山文化主要特点略论 浓厚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其代表性器物是全国仅见的大批单平面砾石手锤,陶器之质 色、器类、纹饰也与其他区类不同,出土有晚期大量磨制工具,说明处于农耕、驯养初期阶段,但仍 以采集狩猎为主。其最说明族属的是此地出土的姚关猿人头骨、凿齿。仅从鼻看,其鼻指数是 48—50mm间,说明姚关猿人可能为华南人之属,与西藏、中亚先民有所联系,其颅骨等近于柳江 人。综合其地大量磨制石器的出土,可定为永乡民族的越人文化。 “白羊村型”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磨制精致的长条形斧、锛、镞及长方形、新月形单孔、无孔石 刀为最多,陶器有鼎、豆、罐组合。石器、陶器的类型较多,技术进步。奥地利格尔德恩把长条石斧 文化归属仰韶文化。长条石斧又称梯形石斧,四棱石斧、方角石斧,与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一 致。仰韶文化的主人一般认为是华北人种的先型,后来发展为华夏民族。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考古界有专家认为,有肩石器是从无肩长条斧、锛,圆形、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