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导的微观政治学:从控制到赋权增能 - 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doc

教育领导的微观政治学:从控制到赋权增能 - 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领导的微观政治学:从控制到赋权增能 - 国立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書名:教育領導的微觀政治學:從控制到賦權增能 作者與年代:Joseph Blasé and Gary L. Anderson(1995) 導讀者: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副教授詹盛如 第七章 民主、賦權增能領導:領導即是權力賦予(power with) 領導是在團體之中,而非他人面前(Hartsock, 1981, p.116) 本書主要討論的重點是學校微觀政治學,主張權力的本質與運用應該是領導理論的核心,正式的領導者對學校的微觀政治文化有強烈的影響,了解權力議題以及學校的微觀政治文化,是建構民主、賦權增能領導的先決條件。但在日常生活中,此類領導是罕見的,學校重構(restructuring)的改革口號(rhetoric)充滿民主式的詞彙,例如:參與決策、教師賦權增能等,但是他們的目標侷限在增進組織效能與教師內在動機。根據Keith的說法,此類的領導目標不是: 立基在人性化的管理,目標也不在改善教師士氣、決定與標準測驗成績。相對的,他是立基在限制且泯除權力差異,重新建構工作場所為一個公正、民主的社群。就最廣泛的意義而言,參與的概念讓教師、學生、社區成員能夠在解放的論述(emancipatory discourse)中進行參與。 我們能夠創造並維持權力賦予的領導取向嗎? 雖然難以發現民主、賦權增能領導的案例,但的確有些個案存在,證明這類領導取向並非烏托邦。在真實世界中,達成此類取向經常是局部的、暫時的,且隨著教師、學生、家長與行政人員的來去而不斷持續重建。而且,因為民主基本上是歷程導向的,每個學校必須型塑自身的民主、賦權增能領導。雖然模式具有建設性與幫助,但是個別議題需要隨著不同學校而調整。 學校因為是大社會系統與社區的一部份,他們同時為政策與慣例(custom)所限制,許多校長會認定自己為貧窮與弱勢孩子發聲,並主張只有透過對抗式、政治的取向來貫徹漸進式的改革。但是這些校長的代價很高,所以這類最優秀的校長,許多都被學校董事會與中央開除了。 在當今的權力與慣例的侷限中,民主、賦權增能領導會導致更高的代價,增能後的個人若挑戰既有利益,甚少獲得組織的獎勵。此類領導模式的關鍵困境Hartsock表達的最為傳神: 製造政治變遷需要建立組織,並且立基在權力與團體之上,而非個別的人格之上,也無法在團體中使用權力主導他人。同時,我們的組織必須能有效的運用權力,來使他人做他們不願意的事情。(Hartsock, 1981, p.117-18) Hartsock所指陳的困境是,我們需要在一個興盛的power-over的世界中,創造一個權力賦予的組織,這種情境最終需要對抗式、催化與民主、賦權增能式行為的某種組合。 超越催化領導(facilitative leadership) 當前最受倡導的領導取向是催化領導,與本位管理與權力分享一致,事實上至少在表面上,許多催化的領導中所展現的領導行為與個人特質也能在民主、賦權增能領導中發現。在第五章中所描述的催化領導的行為包括展現信任、提供支持、鼓勵創意、風險承擔、以及關懷、誠實、友誼等人格特質,這些也都是民主賦權增能領導所需要的。但不像催化領導植基「人性關係」(humane relation)的傳統,強調教師與學生動機與生產力,民主、賦權增能領導是來自另於解放與轉型傳統,而民主與社會正義是主要目標。Hampton et al. (1994)根據Paulo Freire主張,整理這類領導所必須的態度,以促進「真正對話」(true dialogue)。《從受壓迫者教育學》一書所得出的態度有:1.愛;2.謙遜;3.誠信;4.信任;5.希望;6.批判思考。 主張催化領導滿足「交易目的」(transactional ends),意味著他未能夠對當前制度與社會提出批判問題,雖然這類領導(相對於對抗式領導)可以創造出開放、人性與解放的學校文化,但是其有限的民主與賦權增能概念,則對現有權力關係隻字不提。在真實生活中,某類的領導取向或許比其他取向展現出更多的典型行為,例如:催化領導有時會處理公平與正義的議題,而民主與賦權增能的領導者也不會忽略學區的改革政策。但差別在於改革是否能讓所有組成份子受益,不只是民主與賦權增能式的領導過程較少階層現象(hierarchical),而且目標更導向社會正義議題。Starratt(1991)稱這樣的過程為「建立一個倫理學校」,並主張需要批判、正義與關懷的倫理。批判的倫理能夠揭發、指明學校中不倫理的實務狀況,並在批判中隱含具有公平、共同良善、人權與公民權力,以及民主參與等倫理價值;而正義的倫理,則從批判邁向行動,處理遭遇到的不公平實務;最後,關懷的倫理則回歸到Freire(1972)所談的愛、謙遜、誠信、信任等概念。 民主、賦權增能領導的困難:達成政治素養 清楚的是民主、賦權增能式的領導與當前催化領導神似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