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pdf

第 26 卷第 2 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 Vol. 26 No. 2 2004 年 2 月 Foreign Economies Management Feb. 2004 ( )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4 020022 06 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杨  林 (南京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结合现实环境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首席执行 ( ) 官 CEO 关系的指导思想重新进行了阐释 :当 CEO 在公司内部尚处于领导地位和权力的发展阶段 ,获得重大 成就之前 ,董事会应该借鉴管家理论与 CEO 发展一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工作关系 ;而当 CEO 在公司中的 领导地位和权力得到较强发展 ,其潜能得到充分展示 ,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以后 ,董事会则应该借鉴代理 理论思想对 CEO 可能出现的自负心态及机会主义行为实施严格控制。   关 键 词 :管家理论 ;代理理论 ;董事会与 CEO 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直接问题 ,就是失去经营控制权的所有者如何促使拥有经营控 ① 制权的经营者为所有者利润最大化服务。在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链中 ,董事会 由股东大会直接选举 产生 ,直接代表股东利益行使权力 ;而 CEO 则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来选聘。为此 ,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理 论与实践中 ,董事会与 CEO 的关系一直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由于长期以来 ,经济学视人为追求个人效用 最大化的“经济人”,委托 —代理理论便成为解释董事会与 CEO 关系的内在指导思想。代理理论认为 ,一旦 ( ) ( ) ( 有机会 ,经理层 含 CEO ,即代理人 便会以损害股东 委托人 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Jense 和 Meckling , 1976) 。据此 ,代理理论进一步指出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控制经理阶层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 ( ) 为 ,使 CEO 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履行管理职责 Fama 和 Jense ,1983 。 ( )   然而 ,即使借鉴代理理论采取诸多措施 如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等 对 CEO 进行严格 控制 ,公司的业绩也不会因此而明显好转 ,各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仍然频发。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一 些知名上市公司 ,如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废品垃圾管理公司和阳光电器公司等 ,相继出现大 面积的造假行为。为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完全借鉴代理理论思想来指导上市公司董事会与 CEO 关系的效 果和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也因此而产生了不少相关的解释理论 ,其中较引人关注的一种理论便是管家理论 ( ) ( stewardship theory 。管家理论针对代理理论的所谓“经济人”假设进行了批判 ,认为代理理论关于管理者 代 ) 理人 都是完全受个人效用最大化驱使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