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共29张PPT).ppt

上课用——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共29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用——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共29张PPT)详解

*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P69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最为主要的。 人体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特征, 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3.描述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知识点1:神经系统的组成 P70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是动作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的神经中枢 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做笔记(导学案P39有) 人喝醉了酒: 乱说话,口齿不清 ——大脑被酒精麻痹 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小脑被酒精麻痹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 ——脑干被酒精麻痹 1、脑神经: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 2、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和肌肉处 功能 刺激 胞体 胞体 树突 胞体 轴突 轴突末梢 神经元的结构 传导兴奋的方向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 →轴突 →轴突末梢→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 (1)在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 神经 ----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 外被结缔组织膜 (2)在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部位, 色泽灰暗 白质----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之处, 色泽白亮 神经元相关部分的分布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组成:细胞体、突起 功能: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膝跳反射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 2、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知识点3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P72 传入神经元:将冲动传导到特定的神经中枢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冲动 反射弧 的结构 神经中枢: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活动 传出神经元: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膝跳反射示意图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P74 反射的意义: 4、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2)条件反射:是在出生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 P75 (3)两种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反射弧特点 中枢在脑干和脊髓,无大脑皮层 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神经联系 固定不变的,不会消退 暂时的、可变的 ,会消退 意义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大,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举例 缩手,膝跳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两者联系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上 (4)如果要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经常使非条件刺激与之结合。否则,已建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也可以改建或重建。说明条件反射不像非条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具有“可塑性”的,这对于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