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九章 血液循环.ppt

【2017年整理】第九章 血液循环.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7年整理】第九章 血液循环

第九章 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传导系 (一)快反应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离子基础 1.静息电位和快反应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90mV K+外流 → K+平衡电位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Ap) ⑵ Ap的特点: Ap时程长,有平台期 ⑶ Ap的形成机制 0期:Na+快速内流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 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 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浦肯野细胞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⑴ K+外流 ↓ ⑵ Na+内流 ↑ 窦房结细胞 2.心肌的传导性 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整块心肌相当于一个机能上的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细胞间传导。 传导特点: 一般心房肌的传导速度较慢(约为0.4m/s),而“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可达1m/s)。心室肌的传导速度约为1m/s,末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可达4m/s。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传导速度仅0.02m/s。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 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 意义: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充盈和泵血。 4.心肌的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2.“全或无”式收缩; 3.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室舒张与瓣膜开闭 心室收缩与瓣膜开闭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一)血流量(Q) 血流阻力(R) (二)血压(BP) (二)收缩压和舒张压 脉(搏)压 平均动脉压 收缩压 100~120mmHg 舒张压 60~80mmHg 脉搏压 30~40mmHg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动脉管壁的顺应性 (5)循环血量 (四)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随心室收缩和舒张活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压力变化所引起动脉血管搏动的现象称为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1.外周V压: 各器官静脉内的血压。 2.中心V压(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二)静脉血流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影响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脏的舒缩活动 (3)重力和体位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三)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1.扩散; 2.滤过和重吸收; 3.吞饮。 (三)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通透性 (2)毛细血管血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4)淋巴回流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淋巴液的生成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 (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生理功能: 1.在于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 2.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3.将小肠绒毛吸收的脂肪运输入血液; 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异物。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⑴心交感神经及对心脏活动的调节 起源与分布 脊髓T1~T5→节前纤维→ 神经节 换元→节后纤维 作用及机制 心交感N(+)→节后纤维→NE→心肌细 胞膜?1受体→细胞膜对Ca2+通透性↑ →Ca2+内流↑ (2)心迷走神经及对心脏活动的调节 起源与分布 作用及机制 2.血管的神经支配 脊髓胸、腰段→节后纤维→NE (2)舒血管神经纤维 ①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②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③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心血管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活动的神经元。 2.延髓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