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oc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要寻找契合点,有效实施德育渗透教学。文章通过解读《五蠹》中的德育思想,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五蠹》;知识能力;德育渗透;买椟纳珠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89-01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录了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五蠹》中的开头部分。此文是一篇课内自读文言文,主要内容是对古今社会的不断变迁的看法,论述了法治适应当前社会。在安排本文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粗解全文,然后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带有韩非子思想观点的语段予以疏通,最后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一、解读《五蠹》中的德育思想   文中韩非子有“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关于人口逐步扩大的议论,教师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可见韩非子什么思想观点,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有一学生大胆说道:“韩非子认识到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其他同学大笑。教师给予肯定后指出:韩非子的理论认识当然没有上升到人口理论的高度上,但从这段文字中足见他已意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人类获取生存物质的自然,其承受力并非无限的,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位专家指出:我国的人口极限是十五亿,离此我们还有多远?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最后指出,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都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调整国策,计划生育也是如此。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了,由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再到全面放开二孩,都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笔者接着引导讨论的方向。其实,韩非子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在他之前人们很轻易就能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物质,但人类世世代代都向自然索取,而且人口越来越多,焉得不“事力劳而供养薄”?恩格斯曾告诫说,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必然伴随着对自然的掠夺,而且必将受到惩罚。记得以前人们这样歌咏工业的发展:高大的烟囱,饱蘸着浓墨,在蓝色的诗笺上,抒写激越的赞歌……面对现在的雾霾、酸雨、臭氧空洞等一些人类造成的恶劣自然现象时,又作何感慨呢?讨论至此,笔者引出下面的话题已是水到渠成――同学们,作为现代高中生,新世纪的直接建设者,难道不应该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环境意识吗?因此,国家提出工业要转型升级,注重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提高GDP。听到这里,同学们会心地笑了。笔者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文中觅出仍有现实针对性的其他话题。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之后,逐渐明确文中这一段话:“尧之王天下也……”大都认为这里可见领导要有公仆意识,也从侧面表明了廉政建设之必需。笔者不失时机地针对现实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最后笔者作了这样的总结:韩非子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有了史鉴,有了正确的方向,我国致力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21世纪的中国不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学生们情不自禁的掌声伴着铃声下课了。这堂课既完成了常规教学要求的对韩非子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思想的阐述,也较好地实施了一次德育。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五蠹》引发的教育思考   第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包含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任务。曾经在一段时期内,语文教学只侧重于教育的一面,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特别是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又陷入单纯的知识技能获得为目的的误区,从而又弱化了语文教学应有的对人格的影响力。这样看来,如果单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教学目的的话,则无异于“买椟还珠”的荒谬。这种教学误区存在于文言文教学中更为突出。要完成语文的使命,语文教育要改革,始终应当坚持把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即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第二,寻找契合点,有效实施渗透教学。如果把课文里的知识当作“椟”的话,那么思想内容就是“珠”。仅有华丽的匣子或仅有璀璨的珠玉都不够,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珠联璧合”,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文道合一”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能从文中析出“晶体”――即思想内容,或者它还能溶解其他“晶体”(如果把课文当作溶液的话)。其次对所要实施的教育内容有一个正确地把握,最后寻求两者之同的共振点、契合点,使两者的结合不见斧痕,就像一杯盐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唯其如此,渗透教学才能成功,德育目标才能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而且也不像单纯直接的德育教学那样容易造成受教者的心理逆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