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形象分析3.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羽形象分析3关羽形象分析3

关羽形象分析 上传: 黄涌云 ????更新时间:2012-5-8 16:52:08 ?????????????????????????????????? ??一 历史上,关羽被尊称为“武圣”,成为妇孺皆知的勇将,在众多的战将中,他出类拔萃的气概最为突出,所以他性格的第一个方面即是刚毅勇猛。关羽刚一出场,作者就细致地刻画了他的外貌(第一回):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样一个人物,虽然此时还未描写他的任何行动,但一个勇将的形象却早已跃然纸上。接下来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情节刻画出了关羽的这一性格特征。 关羽武功盖世,杀敌神速,常常是手起刀落,就使敌将身首异处,透露出他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场面的精彩描写就很好地突出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董卓部下的骁将华雄,连斩数将,勇不可挡,虽然各路诸侯手下猛将如云,但遇到这样的场面却还是“众皆失色”,令他们束手无策。此时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去斩杀华雄。曹操教人酾酒一杯为关羽壮威,但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随即提刀飞身上马,只听得关外一阵轰鸣的鼓声之后,他已经提华雄首级掷于地上,刚才所酾之酒尚有余温。 “诛颜良(第二十五回),斩文丑(第二十六回)”同样也表现了关羽万人敌的勇武。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的两员猛将,武功也非常了得(这从第五回袁绍所说的“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即可看出),但关羽一出马,不费吹灰之力就砍下了二将的人头,从而更加突出了他的勇猛。 关羽的神威在“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时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后,尽管远隔千里之遥,也决计要去投奔他。途中要经过五处关隘,这五处关隘是曹操拒敌的天然屏障,因此都派了重兵把守。虽然此时关羽一人一骑,并且还有刘备的两位夫人拖累,但关羽没有丝毫畏惧,谁挡就杀死谁,一路过关斩将而去,而且每一次都杀得干净利索,令关上的其他将士大惊失色。 关羽的神勇还表现为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面临任何困难甚至绝境,关羽从来没有过胆怯,相反,他还常常主动深入虎穴与敌斗争。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就用鲁肃之计请关羽赴宴(第六十六回),这边却于庭后暗伏刀斧手,以便趁酒酣之际杀掉关羽。关羽明明知道对方的诡计,但他仍然坚持只带随从十余人赴会,这样就挫败了孙权的阴谋,使其进兵攻打荆州的计划一时难以得逞。宴上关羽谈笑自如,毫无惧色,最后借口醉酒挟着鲁肃直到船边,使得吕蒙、甘宁无计可施,机智地离开了东吴,从而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没有让对方占到一丝便宜。 关羽在水淹七军,活捉于禁之后,就趁势率军攻打樊城,不料却被敌楼上的乱箭射中了右臂,中了箭毒(第七十四回)。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一举攻下樊城,关羽想带伤继续作战。部将看到关羽的箭疮久不痊愈,就只得四方寻访名医来为其医治。忽一日华佗闻讯而至,看过关羽的伤势后,发现毒药已经渗到骨头上。为了治好箭疮,华佗提出将关羽的手臂系于一立柱的环中,方可用刀刮去骨头上的箭毒。但关羽听后笑了笑说:“何用柱环?”,于是伸开手臂让华佗割开,这边却与马良弈棋。华佗于是破开关羽伤处的皮肉,用刀去刮骨上的毒,发出“悉悉”的声音,周围的人看了都掩面失色,但关羽却镇定自若,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连华佗也惊叹关公为“天神”(第七十五回)。这样的情节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关羽的大无畏精神。 ????????????????????????????????? 二 如果说刚毅勇猛是关羽性格壮美的外观,那么忠诚义烈则是其性格深沉的底蕴。《辞海》注释“忠”为忠诚,尽心竭力;“义”为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礼记·中庸》:“义者宜也”,韩愈《原道》:“行而宜之之谓义。”从分析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第一回)时的誓言可以看出,他们三者之间的“义”既有私的成分也有公的成分。异姓结为兄弟并且“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表现的是一种私义,“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又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事业,并发誓为之奋斗终生,这又表现了一种公义。因此,关羽与刘备之间既有兄弟之情,又有主仆之分。这样,关羽就要为刘备尽忠尽义,为共同的事业而殚精竭力,否则就违背了誓言。桃园结义之后的一系列情节证明,这种“义”既有维系三者关系以共同奋斗的积极作用,有时候又表现出它的消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若要对刘备尽忠尽义,这对关羽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小说这方面情节描写所占的篇幅也不长。但一遇到两难境地,关羽该如何选择,这可以说是摆在他面前的不小难题。小说正是通过设置这样的场面来突出关羽的“义”的: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关羽都不会背叛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也不会背叛他与刘备之间的“义”。 刘备在徐州站稳脚跟后,曹操担心他在那里养成气势,日后对自己不利,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