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导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鲁迅作品导读 一、生卒年代。 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为笔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现代小说之父”的美誉。 二、鲁迅生平 1、少年时代(1881-1897) 2、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3、留日时代(1902-1909) 4、家乡教书(1909-1912) 5、官吏时代(1912-1926) 6、上海十年(1927-1936) 三、 鲁迅创作 1、小说: 《呐喊》现实题材作品 《彷徨》现实题材作品 《故事新编》历史题材作品 三、 鲁迅创作 3、杂文创作: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等等。 《呐喊》: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 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二)鲁迅小说的题材 1、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 2、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 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 (三)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 1、“看/被看”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示众》、《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祝福》、《故乡》、《在酒楼上》、 《孤独者》 第二节 鲁迅《在酒楼上》 一、创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4年2月16日,收入《彷徨》集中。1924年的思想界正处于“五四退潮期”,各种保守和反动势力猖獗,新文化势力分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人们还是会那样”(鲁迅《自选集·自序》)。这位清醒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一时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前景,不得不面对“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现实,于是有了精神上的“寂寞”、“彷徨”之感,正如他在《题〈彷徨〉》诗中所写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在酒楼上》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四部分:? (一)(1--7)回乡无聊去酒店。? (二)(8--21)巧遇朋友吕纬甫。? (三)(22--48)听吕纬甫叙说两个故事。 1、为小弟弟迁坟。 2、?阿顺的故事 (四)(49)分手。? 小说主题 这是一篇描写新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吕纬甫的自述,反映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描绘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 “我”与吕纬甫是鲁迅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全篇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是鲁迅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反映了鲁迅本人当时的精神状态 第二节 鲁迅《在酒楼上》 “我”与吕纬甫 这在某一程度上,是表达了鲁迅(及同类知识分子)的内在矛盾的:作为现实的选择与存在,鲁迅无疑是个“漂泊者”,他也为自己的无所归宿而感到痛苦,因此,他在心灵的深处是怀有对大地的“坚守者”的向往的,但他又警惕着这样的“坚守”可能产生新的精神危机:这又是一个鲁迅式的往返质疑。因此,小说中的“我”与“吕纬甫”确实都有鲁迅的身影。但他自己是站在“我与”吕纬甫”之外的。 “我”与吕纬甫 而读者读这篇作品,却会因自己处境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反响: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坚守者”,你可能会为吕纬甫的自我谴责感到震撼;如果你是个“漂泊者”,小说中“我”的“客子”感就会引起你的共鸣,你也可能对吕纬甫陈述中掩饰不住的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味、生命的眷念感顿生某种羡慕之情。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个人的体验来感受这篇小说,可以有不

文档评论(0)

gys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