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读书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简介 信仰与道德、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现实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德育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对于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避。“价值无根性”的德育已经导致了德育实效上的“实质性低迷”。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德育所面临的危机将日益严重。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进行了宗教信仰与道德教育、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人生信仰与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工作过8年。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教育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绪论 第二章 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 第三章 试论对宗教信仰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 第四章 论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 第五章 圣育与德育——小原国芳“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关系思想研究 第六章 政治信仰与道德建设——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第七章 政治信仰与道德素养培育有效性的探索——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几点共性 第八章 幸福教育论 第九章 圣贤教育论——对一种中国古代教育德育智慧的再认识 第十章 信仰与人格——信仰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确认 德育专著导读《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 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工作过8年。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教育学术论文70余篇。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是檀传宝在20世纪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学校德育思考的成果之一。内容摘要如下: 信仰与道德、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现实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德育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对于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避。“价值无根性”的德育已经导致了德育实效上的“实质性低迷”。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德育所面临的危机将日益严重。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宗教信仰与道德教育 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宗教的确是“人民的鸦片”;但是如对宗教进行人生关照,又不难发现其在终极价值关怀上的某些特殊意义。在宗教信仰体系之中,终极信仰往往能够给信仰者以饯行道德的精神根据和神圣体验。宗教组织也往往能在进行信仰与道德培育时最充分地利用人类文化的全部成果。因而宗教道德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神圣性、精神性和文化性。研究宗教之信仰与道德教育的模式,发掘宗教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本书以小原国芳为个案讨论了如何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掘、利用宗教的道德教育资源问题。小原国芳对宗教文化的开放心态,对人生理想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借鉴诸多宗教范畴如“使命”、“爱”、“良知” 等等解释、解决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都是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 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 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儒家)总体上以哲学形态的信仰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去满足其对于终

文档评论(0)

sVlEYrmpU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