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上肢骨折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科证护:上肢骨折的护理 主讲人: 李永霞 一、定义: 上肢骨折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二、病因: (一)主因 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好发于中1/3处。 3.成人多为短斜型骨折,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青枝”两个字是借用来的,在植物的青嫩枝条中,常常会见到折而不断的情况。儿童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外面包裹的骨外膜又特别的厚,因此在力学上就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容易折断,遭受暴力发生骨折就会出现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骨科医生就把这种特殊的骨折称之为青枝骨折。 由于青枝骨折时,骨骼虽“折”却仍然未“断”,因而一般都属于稳定骨折,通常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四肢骨的青枝骨折用石膏外固定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诱因 1.与疾病的关系: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1)全身性疾病:如软骨病、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脆骨症、骨软化症等。 (2)局部骨质病变:如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等。 2.与年龄关系:骨折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儿童骨质韧性大而强度不足,易发生青枝骨折。老年骨质疏松,脆性大,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 三、 症状: 1.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2.患肢活动受限。 3.注意有无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损伤。 四、临床表现 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骨折处异常隆起,功能障碍患肩下垂并向前、内倾斜。患者常以健手托着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力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幼儿如不愿活动上肢,穿衣伸袖时哭闹,提示有锁骨骨折。x线检查,可了解骨折和移位情况。 五、、急救措施: (一)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二)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三)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 (四)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五)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六、护理 (一)、术前护理 1保证有良好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多吃高蛋白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2床上训练大小便,避免术后卧床不习惯; 3戒烟、避免术后咳嗽,咳痰,引起刀口疼痛; 4搞好个人卫生,术前二日进行洗澡、更衣,但要防止感冒。 (二)、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尿量及失血及麻醉反应,按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电解质平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观察切口渗出情况,如切口敷料渗出较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以免切口感染。 3、术后的病人应观察患肢的主动活动,肿胀情况,血液循环及感觉,皮肤的颜色、温度,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cm,处于功能位 ,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随机做好基础护理。24—48小时可卧床休息。3天后可下床活动,坐走或下床时上肢用三角巾悬吊。 目的:减少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有利于静脉回流。 4、保持有效固定,钢板固定后用长臂石膏托将患肢固定90度,时间3--4周,髓内钉固定者,管型石膏固定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