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研讨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审题意识——“四定法” 材料解析题设问部分结构组成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注意:一般来说,定答词前往往会有关键的定限词,限定答题的时间、空间、角度等。 背景 原因 条件 目的 特点 内容 成就 实质 影响 作用 意义 启示 认识等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定向词 定法词 定答词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答案肯定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或转折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 材料 教材 材料+教材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如:概括、列举、分析、指出、比较、阐述、说明、评述、评析、评价、评论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定法词(行为动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四:利用定答词,确定材料解析题的类型 1、背景(原因、条件)类 2、影响(意义、作用)类 3、表现(内容) 4、特点类 5、异同(比较)类 6、说明类 7、变化类 8、本质(实质)类 9、启示(认识)类 公式三:通过定限词,确定答案的时间、空间和角度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15分) 例(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定向词) (定法词) (定限词) (定答词) (定答词) 2、审题意识——“四定法” 3、规范意识 书写规范: 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段落化,序号化,层次性 ; 表达规范: 精炼、准确,做到要点化; 严谨规范,不滥用文学性修饰语。 双半、马哲、资义、三夫改革 X 开放性试题模块 2012 2013 2014 2015 41题 评析 中国近 代化冲 击—— 反映模 式 比较图9(东汉十四州)和图10(唐开元十五道)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对该 目录(1960年我 国中学历史教科 书中“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提 出一条修改建 议,并说明修改 理由。 生产力=科学 技术×(劳 动力+劳动工 具+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 (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考生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试题,要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开放性的要求 (1)强化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模式 (3)强化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 (4)积极引介史学理论概念 (5)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6)提示学生注意材料题的答题要领 应对策略 选修题模块 河北省平均分 满分 2012 2013 2014 2015 40题 25分 11.18 8.62 7.66 11.91 41题 12分 5.99 4.27 4.16 4.36 45题 15分 9.64 7.21 8.69 9.72 46题 7.2 6.52 7.21 5.95 47题 8.88 4.14 6.25 10.16 48题 10.7 9.23 10.35 7.76 2010 刘晏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011 八旗改革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2012 王莽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2013 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2014 两汉魏晋法律改革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2015 唐代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回顾高考选修1:改革 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 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