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地貌复习资料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水地貌 课程安排 地球概论 地貌学基础 火山地貌 风化作用与风成地貌 黄土地貌 流水地貌 岩溶地貌 湖泊与沼泽地貌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岸地貌 冰川地质作用与冰川地貌 区域地貌 中国地貌特征及形成过程(录相) 第一章 地球概论 1.2 山水地貌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1、地球的形状——“球”还是“梨” 由于物质密度分布上的差异、弹、塑性变形及自转的影响,地球更为准确的表面形态略似于一个“梨形”(严格地说高度应大于宽度): 据人造卫星轨道参数分析,地球北极比标淮的旋转椭球体要凸出约10m,南极则凹进约30m;北半球的中纬度区稍稍凹进,在南半球则稍稍凸出。据此可有两点推论: 1)地球非严格的旋转椭球体;2)这一不规则的形态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在分布上具有显著不均匀性。 2、地球形状大小参数 近日点日距 147,100,000千米(每年1月3日左右) 远日点日距 152,100,000千米(每年7月4日前后) 平均日距 1个天文单位(pc) 赤道半径 6378.14千米 极半径 6356.75千米 赤道周长 40075.7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质 量 5.976e24千克 密 度 5.52克/立方厘米 重力加速度 1 G(9.8米/秒2) 公转周期 365.2422 平均太阳日 公转行程 9.4亿千米 自转周期 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 4、地球的表面特征 大陆与海洋的分布 地球的表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占70.8%,陆地占29.2% 大陆形态按高程和起伏变化可分为: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 海底地形按其特征可划分为: 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岭或大洋中脊。 陆地地形主要类型 山地: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的地区; 丘陵: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为地表相对高差不大、山峦起伏的低缓地形; 高原:海拔高度在600m以上,表面比较平坦且宽广,或偶具一定起伏的山岭与沟谷; 平原:海拔高度在200m以下,表面常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其相对高差小于50m的广大宽平地区; 盆地:是中间比较低平、四周是高原或者山地的地区,因外形似盆而得名。 洼地:是陆地上某些低洼的地区,其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水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称克鲁沁洼地。 海底地形主要类型 海岸带:海边水深在20m以内的地带。其特点是落潮时可露出水面,涨潮时又被海水所淹,因此该带又可称为潮汐带;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m的浅海地带。地势平坦,坡度缓,一般小于0.1°,它是大陆边缘的延伸部分; 大陆坡:由大陆架再向外海延伸,海底坡度突然加大,水深由200m至2500m,这一带的海称为半深海; 大洋盆地:海水深度自2500m至6000m,这部分海称为深海或大洋。在大洋盆地的中部常分布着海下山脊,称为海岭; 海岭:或称大洋中脊。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中都发现有海岭,它是一种线状分布的海底隆起地区。 海沟:在大的边缓,往往分布着深沟,海水深度一般在8000m至10000m左右。马里亚纳海沟:11033m 。 1.2 山水地貌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地球内外动力作用及其它问题 一. 地质作用及其特点 地质作用: 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 按地质作用的能源来源、作用场所的不同: 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1)地壳运动: 从空间上看:地壳的任何一处都处于运动中;除少数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剧烈运动外,其他地壳运动都是十分缓慢发生的,而不易为人们直接察觉。 从时间上看:从古至今地壳时刻不停地运动着。在地壳的岩石中,无论是古代的,还是新生的,无不打上地壳运动的烙印。 地壳运动(或称构造运动)又可划分:升降运动 水平运动 (1)升降运动(垂直运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上的上升和下降交替运动。——那不勒斯—古庙 它主要引起地表海洋陆地的变化、地势高低的改变、岩体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层中大型的平缓弯曲的形成等。 (2)水平运动: 是组成地壳的物质沿着地球表面方向(地球的切线方向)的运动。——“大陆飘移说” 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致使地壳岩层产生弯曲或断裂,在地形上形成山脉或盆地。 升降运动 高原、盆地、渤海 (3)地壳运动的速度与幅度 地壳运动的速度有快有慢并且快慢也是互相交替的。 地壳运动的幅度也是有大有小、交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