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耐受与公共卫生.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剂耐受与公共卫生

抗菌素耐受与公共卫生 B. McKinley Thomas 博士 Emilio De Bess 博士 翻译:赵明利 校对:毛晨晖、黄敏强 演讲内容:抗菌素耐受 熟悉抗生素的发展历史 理解与抗菌素耐药性发展有关的因素 理解当前抗菌素耐受现象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以及抗菌素耐药现象的扩散 在分子水平了解抗菌素耐受的发生机制 说明抗菌素耐受现象对公共卫生的特殊威胁 讨论直接减少这种威胁的措施 大量涌现的关于抗菌素耐受的报道 简介 抗菌素耐受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类的忽略和抗生素滥用而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说明我们曾经对治病药物的不恰当使用 简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已没有发展出新的类型的抗菌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每年有一千一百万感染者等待着新的特效药 虽然各项研究都在进行之中,但没人能担保某家厂商能生产出新药或新疫苗 人类抗菌史与抗菌耐受史 公元前2000年 “来,吃下这种草药。” 公元1000年 “这些草根树皮虽有益于健康,但不能治病。来来来,念这个祷告词” 公元1850年 “祷告词?那是迷信!要治病还是喝这种药水吧” 公元1920年 “那药水是骗人的万精油。想治病?那就吃这种药片” 公元1945年 “这种药片其实没啥用。我给你开点儿盘尼西林” 公元1955年 “嗯~~这种病菌发生了突变,盘尼西林对它没用了。不过我们还有四环素” 公元1960-1999年 “又突变了? 不怕!我们还有更强的抗菌素~~” 公元2000年 “病菌战胜了所有的抗生素,你还是试试草药吧!” 人类抗菌史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的抗菌作用(即后人熟知的青霉素) 1947年,氨基糖苷和氯霉素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 1952-1953年,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家族)和四环素作为广谱抗菌药物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人类抗菌史 1961、1962年,人类创造了梭链孢酸和利福平作为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和结核的药物 1970年,人类制造了能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磺胺甲氧苄氨嘧啶 1982、1983年,人类制成氟化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和莫匹罗星。环丙沙星有良好的抗格兰氏阴性菌的功能。莫匹罗星可用于耐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 持续恶化的抗菌素耐受 在青霉素投入使用后没过几年,科学家就注意到青霉素耐受葡萄球菌株的存在这一事件。 随后发现了淋病奈瑟菌,痢疾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 细菌:大肠杆菌 持续恶化的抗菌素耐受 现在,有的地方98%的淋病奈瑟氏菌都是多重耐受的(对一种以上抗菌素耐受) 在印度,常用药物对60%的内脏利什曼原虫(一种由白蛉携带寄生虫)感染没有效果 利什曼原虫感染 持续恶化的抗菌素耐受 60%的医院内感染是由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引起的 最常见的是万古霉素耐受的肠球菌 耐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不仅限于医院,已经扩散到了社区 抗菌素耐受菌的发展 问题的特性: 耐药性是如何扩散的? 环境和社会 贫困 缺乏教育 微生物学 耐药性的误诊 假冒伪劣药品 医院内的耐药菌株 食品中的抗菌素耐受菌 耐药菌的全球扩散 当代的发现 美国的抗菌素耐受现象 儿童耳炎 儿童和老人肺炎 儿童和成人腹泻 艾滋病和抗病毒耐受 肺结核与多重耐受 医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 现状和展望 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出现多重耐药菌株(Hughes和Tenover于1997年报道) 肠球菌、结核杆菌和假单孢菌可逃避100多种不同药物的抗菌作用(Levey于1989年报道 ) 90%的葡萄球菌同时耐受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 第一例氟化喹诺酮耐受沙门氏菌在美国报道(Olsen等,未正式发表的信息) 现状和展望 长期用药加剧抗菌素耐受(Strausbaugh等于1996年报道) 1996年,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国家抗生素耐受监控系统,以监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素耐受现象,后又扩展到弧菌和志贺氏菌 现状和展望:抗菌素耐受 1979-1998美国肺炎链球菌 的青霉素耐受 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双球菌 耐受机制:分子水平 抗菌素的作用是杀灭敏感性病菌 基因突变:自发的基因改变,由以下因素随机导致: 对抗菌素破坏力的增加 降低对药物的摄入 增加药物排出 改变药物结合位点,使药物不能结合于病菌 激活一个不依赖药物靶分子的代谢途径 耐受机制:分子水平 耐受性的扩散: 质粒——染色体以外的DNA环,可以复制并转移到其他菌体 转座子(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断)里的耐受基因可以从一个质粒转移到另一个质粒 整合子(一种转座子)可以插入到染色体,它有一个保守的DNA片断,使得中心区和编码耐受性的基因相连 耐受性转移的一般机制 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 医院内感染——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1970-1980,报道有耐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潜在的万古霉素耐受现象 社区内感染 源于医院向农场、日托所、学校和工厂的转移 全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