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口腔疾病显示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男,47岁 右侧鼻腔异味,脓血性涕1年余 病例 5 右中鼻道息肉,源于上颌窦口及钩突后沟,吸出上颌窦内大量脓涕及褐色霉菌团块 病理:(右侧上颌窦额窦)曲菌病 1岁,女孩 发现左颊部肿物 病例 6 病理:左颊部淋巴管瘤 病例 7 男性,77岁 发现右下颌骨病变 右下颌骨 鳞状细胞癌 病例 8 门诊号:B668831 男性,33岁 病理:鼻咽部淋巴瘤 病例 9 门诊号:B384553 38岁,男性 涕中带血,鼻腔血管瘤? 病理:(左侧咽腭弓、鼻咽后壁,软腭背面)黑色素瘤 谢 谢 ! * 5%以下腮腺肿瘤累及PPS * * 右咽旁间隙等信号占位。呈轻度分叶状外观,肿块后外侧与腮腺见可见脂肪信号,该腮腺外良性混合瘤亦位于颈内动脉前方。 * B471168,左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腮腺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 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恶变为粘液表皮样癌 B459987,左颈部及咽旁间隙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 Warthin’s 瘤 特征性表现: 边界清楚的腮腺尾部占位,内部信号混杂 第二位常见的腮腺肿瘤 影像表现 边界清楚的腮腺内/旁肿块 实质不均匀 30% 并囊变区 常多发 T1WI: 肿瘤内部多发高信号(继发于内部蛋白质成分及出血) T2WI: 等信号(囊变区高信号) 增强扫描有时看见明显强化的壁结节 MRI 表现 B471168,左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MECa: 粘液表皮样癌 ACCa: 腺样囊性癌 转移:最常见转移至腮腺内淋巴结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是黑色素瘤和鳞状细胞癌 恶性肿瘤 侵袭性生长 影像学表现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低度恶性: 边界清楚,易与BMT混淆 高度恶性: 边界不清,侵袭性生长 有时出现周围恶性淋巴结肿大 (esp. with MECa) MRI表现 左腮腺粘液表皮样癌 增强扫描可见浸润性病变,累及腮腺深、浅叶 T1WI增强扫描可见蔓延至腮腺 深、浅叶的病变 T2WI示右腮腺略高信号病变 病理示鳞状细胞癌 征象 良性 恶性 PPS脂肪 推移 浸润 淋巴结 无增大 引流部位LN增大 面神经 无受累 沿神经生长,面瘫 皮下组织 无浸润 位置表浅时易浸润皮下组织 特征表现 壁结节强化(Warthin’s瘤) 肿瘤复发易恶变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恶变为粘液表皮样癌 肿瘤术后瘢痕与复发和残存的鉴别 CT无法鉴别 肿瘤在MRI表现为T2WI高信号,且有强化 术后瘢痕常为等/稍长T2信号,且无强化 复发或残存的肿瘤MRI表现与原肿瘤相同 病例 1 门诊号: B459987 女,9岁 进食呛咳、声嘶20日余 病理:左颈部及咽旁间隙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信号不均匀 局部骨质破坏 T1WI似肌肉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弥漫强化 女,20岁 左耳耳鸣1年,发现左颈部包块5月余 病例 2 病理:鼻咽部低分化鳞癌 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应注意,有些看似起源于PPS的病变通常是起源于颅底其他间隙,并延伸至PPS MRI of 咽粘膜间隙(PMS) PMS的结构 咽颅底筋膜 腭帆提肌 Morgagni窦 咽隐窝 腭帆张肌 头长肌 粘膜组织 咽鼓管口 鼻咽癌 门诊号:928233 11岁,男孩 发现颈部包块 其母做装修工作,怀孕期间家里曾装修 病例 3 2008-08-07 病理:低分化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2009-4-27 放疗后复查 女,10岁 左腮腺区无痛性渐大肿物7年余 查体: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左侧耳屏下极膨隆,其下可触及4*4*2cm大小球形肿物,表面皮肤发红,皮温稍高,触诊边界较清,活动度好,质较硬,压痛明显,与皮肤粘连 腮腺及颌下腺导管无红肿,有清亮涎液溢出 病例 4 穿刺:(左腮腺区囊实性肿物)少量腮腺腺泡及导管,于纤维组织内见管腔不规则的血管,并见含铁血黄素沉积,不除外血管瘤 MRI在口腔疾病显示中的应用 一般解释 扫描方法 MRI正常表现 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内容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高强度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 近年来,检查范围已覆盖了全身各系统 所谓高强度磁场,系指MR扫描仪在工作时所具有的高磁场强度,如1.5T(15000高斯)或3.0T(30000高斯) T即tesla,特斯拉,为一种国际通用的磁通量宽度单位 所谓信号,好比CT讲的密度,超声说的回声 影响MR信号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组织本身的特性:包括质子密度、T1值、T2值等; 成像技术参数:包括所用的序列,成像参数(如TR、TE、激发角度)等 另外,如果是流动液体,流动也能影响其MR信号强度 组织特征参数 即T1,T1弛豫(T1 relax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