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特征.pdfVIP

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水退体系域为河流阶地沉积。河流阶地的底界面为河流下蚀时形成的冲刷面,阶地沉积与冲刷 面之下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构造(间歇性)抬升阶段形成的阶地沉积,其时代早于河谷中 横向分布的、与阶地沉积相邻的河道充填沉积(其形成于构造下降阶段),并且在河道充填沉积形成 之前,各级阶地顶部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由于各级河流阶地与其上下相邻地层以及横向相邻 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整合,因此将阶地沉积作为一个体系域单独划分出来。另外,水退体系域内 部各级阶地沉积不是同时形成的,位置较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较早,位置较低的阶地形成时间较晚, 因此水退体系域内部为相对等时(构造抬升阶段)的沉积体。 低位体系域为构造下降早期形成的河谷中充填的沉积物,但不包括Wright等(1993)模式中所 说的河流阶地上的高成熟度的土壤层。 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1993)模式中相对应的体系域基本相当。 以上是由构造升降单独控制下的河流层序模式,河流的形成过程比较简单,而由气候控制、由 气候与构造共同控制下的河流沉积更为普遍,阶地类型更多,相应的其层序地层对比更为复杂,有 待深入研究。 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特征 胡晓风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 以盆地流体化学一动力学、油气封存箱等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构造演化和烃源岩热演化 为前提,以保存演化为主线,把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表地质与地下地质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 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按油气保存体系受盖—源共控的思路,开展了油气保存体系的表象性、成因 性、有效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特征。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多种测试技术分析,并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球物理等资料,开 展了油气保存体系的“盖、源”表象性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发育泥质岩类和膏盐岩类盖层,存在下 寒武统、中寒武统、志留系、中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一古近系等5套区域盖层;结合地表流体 的分布特征以及地覆水化学性质与水化学对应分析等,从盖层的封闭性能及其间的流体能量的相对 独立性,揭示了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自Tz-J—s一∈z一∈t,覆盖面积增大且呈“塔式”叠 置的结构特征。 在构造演化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油气保存体系“位、体”改造的成因性研究。分析了加里东期、 海西一印支期、早燕山期、晚燕山一喜山期等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盖层的演变特征以及流体化学一动 力学响应特征,认为盖层发育的沉积体系域、盖层成岩变质程度、盖层变形变位强度、断层“三元” 耦合关系、流体宿主性是油气保存体系的主控因素。其中H型的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分别有 利于泥质岩类、膏盐岩类优质盖层的形成;中寒武统、志留系盖层具有成岩变质适中的优势;下寒 武统、中寒武统盖层具有变形变位强度小的特点;自江汉平原北东襄樊一广济断裂、京山一乌龙泉断 141 裂向鄂西渝东区西部齐岳山断裂,断裂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活动强度由强至弱,断层的“三元”配 置关系具有从非耦合向耦合变化的趋势;鄂西渝东区震旦系一三叠系缺少异源流体,流体宿主性好; 江汉平原远离断层的地区虽然早期具有下古生界异源流体的充注,流体宿主性较差,但在晚期流体 充注时,早古生代地层与中生代地层中的流体互不连通,流体宿主性相对较好。 在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油气保存体系“质、量”演变的有效性研究。印支期以来 是油气保存体系的重要变革时期,对于∈。、∈。油气保存体系,晚印支一早燕山期烃源灶由干酪根裂 解型向油型裂解型转化的过程中,保存条件持续;对于s、T。一J油气保存体系,早燕山期烃源灶虽 然仍为干酪根裂解型,但受到构造活动改造强度较大,保存条件被削弱。油气保存体系纵向上优劣 分异的序列是:∈。一s一∈。一T2-J体系:横向上优劣变迁的序列是石柱、利川、桑植、花果坪、宜 昌、沔阳、当阳体系。 按典型油气封存箱的“构筑一改造一定型”动态研究的思路,重点剖析了慈利南山坪震旦系、 觯洲下寒武统、建南志留系、龙驹坝二叠系油气封存箱。总结出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保存体系的保 存模式存在连续一最终宿主、断续—接替宿主、残存一过渡宿主、推覆一(?)宿主等四种。其中, 连续一最终宿主型,多套盖层叠置,无异源流体充注,是油气保存的理想模式。 基于油气保存体系的表象性、成因性、有效性研究,建立了构造一沉积多旋回叠合并经多期构 造改造的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