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 全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第一节:物质本原思想 一元素与原子的观点 1.阴阳学说 2.五行思想 (3.原子的观点) 二 元气说 概况 第一节:物质本原思想 一.元素与原子的观点 1.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又给它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 如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以及天地、男女、昼夜、君臣、夫妻等。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上升、温热、明亮、雄性、太阳等阳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阴代表消极、退让、柔弱、下降、寒冷、晦暗、雌性、月亮等阴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二 元气说 1. 概述:中国古代的哲人们期望着将世界万物本源归结为一种统一的物质,认为世界应该是由一种连续分布于整个空间的物质所构成,而不像“五形说”是各种元素的组合。在“道”和“太极”的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在中国古代自然观中重要的、占主流地位的“元气说”。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由最高范畴的道生出阴阳二气,进而产生万物。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提出“通天下一气”的思想。战国末期的荀(xún)况也指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元气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汉代逐渐成熟,经过唐、宋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明末清初达到高峰。由汉代的王充、唐代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形成了“元气自然论”;由宋代张载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为代表形成了“元气本体论”。 2.“元气说”的主要思想 3.元气说的局限、以太和场 第二节 物理学知识的积累 一 力学 1.物理计量:①时间计量、②度量衡 2.时间、空间、运动: ①空间和时间 ②运动与静止 ③运动的相对性 3.对力的认识: 4.力学知识的应用 一 力 学 1.物理计量 ①时间计量 a.干支纪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前722)二月己巳日至清宣统年(1911)。“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午)、未、申、酉、戍、亥。   组成“六十干支”:甲子、乙丑、…癸酉、甲戊、乙亥…癸亥。共60个组合,也称“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b.十二时辰记时法: 子时:23~1时,丑时:1~3时,…,亥时:21~23时。 c.百刻时制(漏壶记时制): 采用日晷gui或漏壶将一昼夜分为十时,一时分为十刻。‘刻’为漏壶的基本记时单位,在竹或木制的箭上100个等分刻度,其高度正好等于一昼夜漏壶滴水的高度。1刻等于现在的14.4分钟。 d.机械记时: 东汉时期张衡117年发明浑天仪,用于测定天体位置,一天转一周。后经唐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②度量衡:度---长度 量---容量 衡---重量 《汉书?律历志》详细记载:   长度单位:引、丈、尺、寸、分,十进制;   容量单位:斛(hú)、斗、升、合、龠(yuè),十进制。 重量单位:石、钧、斤、两、铢,非十进制。 2.时间、空间和运动 ①时间与空间 《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②运动的相对性 《吕氏春秋》:“刻舟求剑”故事; 《隋书?天文志》:“乘船以涉水,水去船不徙也”,“仰游云以观,日月常动而云不移” 。 《抱朴子?塞难》:“见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春秋纬?元命苞》(汉代):“天左旋,地右动”。 《春秋纬?考灵曜(yào)》“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比如人在大舟中,闭牖(yǒu)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比伽利略(1564-1642)相对性原理早一千多年。 3 对力的认识 (1)力的概念 ※《墨径》:“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刑即形,指物,奋即飞,动的意思。 ※王充《论衡?效力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文吏以理事为力,而儒 生以学问为力”,“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故 夫垦草殖谷,农夫之力也…”(东汉)。 ※西方,17世纪初‘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4)浮力:曹冲称象等。 (5)弹力:弓箭的制作等(东汉郑玄127-200)。 (6)大气压力 西汉时期已利用虹吸管---渴乌,东汉时已广泛用于灌溉,唐朝已有隔山取水的大型引水工程。 《关尹子》:“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盖(气)不升则水不降。” 唐代王冰《素问》:“虚管灌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泻,…;空瓶小口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