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的: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开皇之治的内容,隋朝的大运河,暴君隋炀帝,隋朝为什么覆灭。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讲解,讲故事、诗词,练习,识图填图。 有条件时用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总结) 统一时间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让学生看P1《隋朝疆域图》) 开皇之治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讲对后世的影响) 在地方,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减为州县两级。(讲背景意义) 改革选官制度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课堂练习: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动河? ①经济原因: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加强对南北的统治 ③炀帝的个人目的:到江南游玩。 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让学生看《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课堂练习: 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经济的交流,至今仍是重要的水运路线。 “尽道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 暴君隋炀帝 四大罪状 1、营建东都洛阳 2、开凿大运河 3、游江南 4、三次征高丽。 总之,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官逼民反 (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课堂思考:隋炀帝的统治类似于谁?(秦始皇) 瓦岗军和隋朝覆灭 让学生看“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611年,山东长白山 发展 几十处之多,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隋的灭亡 618年,隋灭亡。 小结:复述本课内容,讨论如何评价隋炀帝。 作业:P7一、二题。 课后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思想认识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性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 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能力培养 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人物的评价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首先用复习课件复习上节内容。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皇帝。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统治时期。 唐朝的建立 晋阳起兵 隋朝官僚李渊617年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朝建立后,又经过七、八年的战争,逐步统一了全国。 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 经过: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等,史称“玄武门之变”。 性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史料:“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太宗乃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天政大悦。”――《旧唐书?太宗本纪》 提出下列两个讨论题: 什么是玄武门之变?事变的性质怎样?历史的根子在哪里? 你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评:李世民的帝位虽是通过政变夺得的,但从他即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有利于唐朝走向强盛的角度看,政变的结局并不是坏事。 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船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1>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 “房谋杜断” 魏征(讲故事) 史料: ⑴征顿首曰:“愿陛下摔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福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玄,不能塞也,靖言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