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16课含三维目标).doc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16课含三维目标).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为三月谱曲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累计 节 知识和能力: 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累计 节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文档评论(0)

天天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