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1: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必修3).pdf

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1: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必修3).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时期,面临着不利于国家统一的问题是①南北方边境不宁②国力强盛③土地兼

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④诸侯王国势力仍然威胁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表达不出

的历史信息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C.要实行大一统D.汉初各家学派仍很活跃

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

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主张

5.战国、秦汉时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对儒家加以改造的思想家有①孟子②荀子③

董仲舒④朱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

6.下列哪部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

ABC

D

7.董仲舒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

8.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民展

9.新儒学体系的“新”,指的是新儒学吸收融合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它包括

A、道家、法家B、道家、阴阳五行家

C、法家、阴阳五行家D、墨家、阴阳五行家

10.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限制君主的暴政②大一统思想③天人感应学

说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下列不是董中舒的新儒思想的观点的是

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C、“天人感应”D、“四心”

12.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

14.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

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

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

15.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C.“天人感应”“君权神受”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

16.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

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