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pptx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ppt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命题点解读1知识过关检测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核心命题点解读◎以民为本: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逐层推进,得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指明“人和”才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全国5年3考知识过关检测课堂测,夯基础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亲戚畔之______同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_______畔叛背叛巩固使……定居下来3.其他重点实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__________________(2)委而去之 委:__________________(3)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围放弃极点4.文言虚词(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里之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天下之所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环而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词,凭、靠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这座城动词,到连词,表顺承,可不译(2)之连词,表转折,却,但是连词,表方式或状态,可不译(3)而二、重点句子翻译(加粗字为教材课下注释)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课后习题)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全国5年1考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全国5年2考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全国5年3考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单篇阅读三、文意理解与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文观点明确。文章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武器是否锋利。()2.本文写作特色鲜明。文章以议论为主,先提出观点,后逐层推进,以多种论证方式进行深入论证。()×【解析】人心的向背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即施行仁政。√比较提升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使用类比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忧患与安乐对国家的影响上。()√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语言特色鲜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语言直率质朴,具有节奏感,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温馨提示:本篇与《陈涉世家》的比较阅读试题详见本书P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6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