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练).pptx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练).ppt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命题点解读1知识过关检测2答谢中书书核心命题点解读◎山川之美:开端即点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后从仰观、俯察两个角度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之高、水之清,再由翠竹、猿鸟、鱼等景物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景象。◎林泉之趣:文章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描绘山川景物,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也表达了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思想感情。◎动静结合:①整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②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③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全国5年3考全国5年2考知识过关检测课堂测,夯基础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五色交辉 辉: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辉映奇丽景色消散坠落3.其他重点实词(1)晓雾将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二、重点句子翻译(加粗字为教材课下注释)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全国5年1考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单篇阅读三、文意理解与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文虽短而含蕴不尽。结尾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藐视,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2.本文写景与视听结合。作者在写景时侧重于视觉感受,突出了山川之美,通过画面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解析】“藐视”说法错误。结尾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3.本文写景视角多变。“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仰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从俯察视角写景。()4.本文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山川美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解析】题干说法有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景,“两岸石壁……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比较提升5.《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均语言特色鲜明。《答谢中书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多用散句,节奏舒缓,不求统一。()√6.《答谢中书书》《醉翁亭记》均写变化之美。《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出了一天之内的晨昏变化之美。()温馨提示:本篇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试题详见本书P4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6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