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pptx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标题品手法/技巧寻关键词找典型形象1546析注释2明作者3第一节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一、看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标题蕴含的信息: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2023成都《鹭鸶》标题就揭示了诗歌的写作对象。2.“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标题中的“送”字就交代了写作缘由。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情感基调。如《天净沙·秋思》标题中“秋思”所奠定的情感基调是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4.“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不同题材类型的诗歌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写作手法。(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楼)为标题,大多是怀古诗歌,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如《登飞来峰》从“飞来峰”即可看出这是一首与即景抒怀有关的诗歌。(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梅”“子规”等,以此为题的诗歌大多是咏物诗歌,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卜算子·咏梅》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借梅花,暗喻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3)以人物为标题,如果标题中的人物是劳动人民,那么以此为题的诗歌大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和对某种制度的批判。如《卖炭翁》;如果是历史名人,那么以此为题的诗歌大多表达对其的敬仰或同情。如《贾生》。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诗歌标题都具有以上功能,还需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判断。二、析注释诗歌注释往往蕴含着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歌。注释一般可以提供以下几种信息:1.介绍写作背景。如杜甫《春望》注释对诗人困居长安的经历做了简要介绍。2.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如曹操《观沧海》注释对诗人的字、籍贯及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3.介绍疑难词语、专有名词,帮助理解诗歌大意。如2020成都《过摩诃池(其二)》注释“争教”为疑难词语。4.介绍相关诗歌句子,暗含诗歌的用典或意象等或直接解释用典、意象等。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注释中对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所做的解释。三、明作者每一首诗歌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信息。如:李白傲岸不群,诗风飘逸洒脱;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知识扩展(学生可自行整理补充)不同作者的风格:(一)〔唐〕李白创作背景篇目及情感分析读书漫游(青年时期,主要创作山水诗、乐府诗和赠别诗)《峨眉山月歌》: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复杂情感;五个地名的连用,既传达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表达了诗人无尽的乡思。《渡荆门送别》:全诗明丽流畅,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创作背景篇目及情感分析读书漫游(青年时期,主要创作山水诗、乐府诗和赠别诗)《送友人》:通过刻画送别环境、渲染气氛,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长安三年(作于离开长安时,既有自信洒脱,也有愤懑不平)《行路难(其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再度漫游(寄托愤世嫉俗、向往自由的情感;描绘山水风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明月人格化,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心、思念。(二)〔唐〕杜甫创作背景篇目及情感分析青年时期(满怀豪情壮志,有雄心抱负)《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安史之乱时期离乱时期(坎坷、颠沛流离,诗风沉郁顿挫)《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石壕吏》:通过写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创作背景篇目及情感分析安史之乱时期离乱时期(坎坷、颠沛流离,诗风沉郁顿挫)《月夜忆舍弟》: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利婉转,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成都时期(寄人篱下,生活困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离开成都后(穷困潦倒,四处漂泊)《江南逢李龟年》: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叹及对自己和李龟年彼此现状的悲叹,弥漫着沉郁的人生沉浮之感和历史盛衰之感。(三)〔唐〕白居易创作背景篇目及情感分析仕官生活《卖炭翁》: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

文档评论(0)

189****56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