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doc

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本书的书名,确定为《经纬华夏》。我也是从许多考古遗址的分布,以及系列古代文化的延伸与转折中觉悟:在长程演化之中,将似乎有个别特色的许多遗址,组织为古史的代表,也可以看到时间维度上某一个文化系统本身的演变。我在本书中,将中国历史归纳为时间之序列、空间之扩散,以及族群之间、国别之间互动的形态。这就是将遍地开花的遗址,组织成有演变、有调节的整体叙事:将大面积、长时段、以其特征为代表的大文化群——即这些个别的、有特色的群体——放在一区一区,叙述历史上长时段推演的故事。

在撰述本书以前,我对于中国考古时代发展模式的考察,相当程度上是依照傅斯年先生所提出的“夷夏东西”的分野(也就是黄河大平原、关陇以至于渤海湾),陈述其延伸和扩展过程。最近,孙岩的新著《普天之下的多元世界:西周北疆的物质文化、认同和权力》(后来秦国的发源地)开始考查,接着是西周的周原、泾水流域,以至于最后讨论到燕山和草原交界处的燕国一带。秦、周、晋、燕这四个区域的北向或西向,外面都有相当发达的草原文化遗址。孙岩从这些遗址遗留的文物入手,发现每一区和草原文化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痕迹从出土器物上历历可见。这一说法,从西到东,其实都与草原文化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本书中,我顺着考古遗址展开再思考,发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这两个平行的地区,绝对不仅中原一处而已。尤其我想指明的是:关陇以西,青海与贺兰山脉、祁连山脉地区,其实乃是东方与西方进退盘旋的空间。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

材料二: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5批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依然造福于当地。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遗产时,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水稻承接了经济中心转移的重要任务,将沼泽地变成良田。稻田所处的低湿地含有的营养物质成分高于北方旱地,水稻的产量优势得到发挥。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便于将南方的粮食向北方输送。唐宋之际,宋代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

水稻与鱼、鸭、蟹、虾、鳅等在稻田中共生,形成小的种养系统。自公元9世纪保持至今的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系统自身不需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突出代表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水稻还成就了高山梯田与丘陵梯田。只要有灌溉条件,人们就会选择种水稻而不是旱地作物。其中,云南元阳稻作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是其突出代表。在云南元阳的高山上,接着是村庄、梯田,底下是河流,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1300多年来,该遗产在第三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水稻还与小麦形成了稻麦轮作的水旱轮作系统。这个系统中,因为土壤环境在干湿中轮换,相应的作物病虫害因为转换失去了固有的生存环境,“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就是其代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生活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的人每年5月6月栽种水稻,麦茬翻耕后再栽水稻。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倬云认为在中国文化的长程演化中,形成了有演变、有调节的整体叙事,从而使众多遗址的时间之序列、空间之扩散更有逻辑性。

B.孙岩在新作中指出,秦、周、晋、燕四个区域的北向或西向都与草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草原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

C.在许倬云看来,青海与贺兰山脉、祁连山脉等地区不仅仅是中国的“西部边缘”,更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空间。

D.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从2012年开始启动,至今已列入5批共118项,这些遗产代表了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最高水平。

(2)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演变和适应过程中保持生命力。

B.农业文化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