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三明一中2024—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地区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黄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

A.“满天星斗”的特征 B.“多元一体”的特征

C.“连绵不断”的特征 D.“农业文明”的特征

2.如表是秦简记载的地方行政运作执行状况(节选)。据表可知,秦朝()

序号

行政运作

总数

按律令行政及所占比率

自主行政及所占比率

(1)

县令、丞下达的政令与执行

34

14

41.2%

20

58.8%

(2)

内部政务的申告与裁决

7

4

57.1%

3

42.9%

A.郡县制度初创存在缺陷 B.地方行政决策权限较大

C.国家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D.地方行政组织分工明确

3.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据此可知。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缓和了东吴内部的矛盾

4.如图是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僧尼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其中导致③至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

A.寺院经济实现了完全独立 B.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

C.佛家传播进一步深入民间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唐朝许浑《汉水伤稼》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厥空。”白居易《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

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 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

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 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

6.11世纪初.潮州城中凡二十六坊……并唐时旧坊名也。居民棋布.售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仅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由此可见,当时南州()

A.继承了唐代的坊市制度 B.改变了金朝的市镇面貌

C.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D.呈现了民族杂居的状态

7.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正式确立了程颢、程颐、朱熹是孔孟以来儒学道统的真正继承人。这反映出南宋()

A.皇权直接决定了理学兴亡 B.纲常伦理有利于稳定政权

C.理学的政治地位空前强化 D.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

8.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 B.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C.货币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D.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9.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如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正确分类是()

A

“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

B

“中书门下”、“行省制”、“台谏合一”

C

“内阁制”、“六科给事中”、“科举制”

D

“上记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

A.A B.B C.C D.D

10.陈平原先生在点评《三国演义》时指出,刘备行仁政的“公”的国策一直受到“义气”这一“私”的价值的挑战;作者罗贯中既提倡忠孝节义,又向往江湖义气般的君臣平等。这反映了该小说()

A.劝诫教化功能突出 B.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C.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D.对程朱理学作出反思

11.如表反映了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

年代

总额

地丁银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3424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1724年(雍正二年)

3649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1753年(乾隆十八年)

4266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4254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

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12.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24年我国海面温度

A.秦始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