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篇1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提倡熟悉生命、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爱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国已经消失了严峻的自杀问题,而青少年的自杀率也有上升的趋势,有人估量每年约有25万青少年自杀身亡。另外人们刻意追求当下的消遣或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等等生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严峻的影响。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其根本缘由就在于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这种生命状态如同泡沫一般轻飘,一时间可以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但转瞬就在阳光中裂开消散,不会留下任何生命印迹。

如何在无法回避的生命的沉重与脆弱的冲突中发掘并整合生命意义,使个体生命最大程度地成就自我,这应是当前教育首先遭受的问题。

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中习惯于仅仅用道德的塑造来作为我们与命运抗争的武器,这极易产生一种心理误导:作为一个一般人是很难转变命运的,除非你拥有高远的抱负和高卓的人格,否则无法创建美妙人生。这种教育理念的起止点明显是人才培育的精英化。但精英型的教育理念本身却是存在规律悖论的:所谓“精英”,一方面是指最大程度地完善个体自身进展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居于人类群体中表现出众的人;换言之,既然名为“精英”,就确定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人。在经过传统教育模式的梳理甄别之后,大多数的人明显只能接受自己不优秀,无法成为精英去创建生命意义,那就不如干脆放弃追寻意义。而我们的教育明显不是仅仅只为了成就一小部分人,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成就最大多数的人。

在扭转了这样一个熟悉之后,我们的教育必需重新设定起止点:教育要尽最大可能去关心每一个个体具有主动担当生命的理性自觉,并进而发掘其生命潜能,让每一个个体在敬重生存的历史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显现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就人生。教育不行能也不必将每一个人都塑造成为精英,重要的是要使每一个人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方式作为社会一分子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就是说,教育要立足每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以培育生命个体生的士气与使命感为追求,以关心生命个体具有成就生命意义的实践力量为内涵。正如哲学家施威泽所说:“人的意识最直接的事实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在反思自身及四周世界的每一瞬间,人都把自己理解为生命意志之中的生命意志。

在我的生命意志之中,存在着人们称之为欢乐的憧憬,即对生命意志持续和神奇的提升的憧憬,存在着人们称之为苦痛的恐惊,即对生命意志毁灭和神奇地损害的恐惊;同样,我四周的生命意志也是如此,无论他是否能够表达出来或者保持着缄默……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需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全部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了其他生命。对他来说,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进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压制生命的进展……只有人认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只有人关心处于危险中的生命,他才可能是伦理的,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的责任,只有这种普遍的伦理学才有思想依据。人对人行为的伦理学绝不自足自为,它只是产生于普遍伦理的特别伦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包含全部能够被想象的德行:爱、奉献、怜悯、同乐和共同追求。”这种“敬畏生命”的道德原则的培育,应当成为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起点。敬畏生命,包括敬畏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形式。

由此,在生命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无须回避生命本身的沉重,更无须作出高高在上的姿势,我们首先要和同学一起直面生命让我们遭受的一切苦难,唤起真实人生体验的共鸣,感悟人类生命历程的悲怆实质,反思人类生命的文化精神和文明进程。由于每一个教育者自身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与受教育的同学无异。所不同的是教育者应当是一个具有主动的理性自觉精神的先行者,可以在一个相对高远的立足点上引领同学。由此我们在对同学进行生命教育时,一方面要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打开宽阔的视域,呈现丰富灵动的视角。故而进行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将科学的、伦理的、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等等多种角度交融,引领同学调动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的思索,以乐观主动的态度直面生命、担当生命。

面对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我们无法选择拒绝诞生,更无法选择以哪一种生命形态诞生,以“人”而生是一种被动的偶然。或许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犹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有生以来就注定背负着巨石攀爬生命之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可逃脱。那么正像加谬所说:“造成西西弗苦痛的糊涂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必需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