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烫伤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温烫伤护理

汇报人:xxx

20xx-03-20

CATALOGUE

目录

低温烫伤概述

低温烫伤预防措施

低温烫伤后急救处理

药物治疗及辅助手段

创面护理与康复期管理

家属参与和健康教育

01

低温烫伤概述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41℃至45℃)的热源而导致的烫伤。

定义

由于热源温度并不高,皮肤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疼痛,但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皮下zu织受损,进而引发烫伤。

发病机制

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醉酒者等感觉迟钝或行动不便的人群。

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时,设备温度设置过高或接触时间过长;患有糖尿病、脉管炎等疾病,导致肢体末梢循环障碍,感觉减退。

危险因素

易感人群

烫伤部位出现红肿、水疱、脱皮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zu织坏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合接触热源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低温烫伤的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高温烫伤、化学烧伤等其他类型的烧伤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02

低温烫伤预防措施

了解低温烫伤的概念和危害,提高对低温烫伤的防范意识。

避免长时间接触温度过高的物体,如热水袋、电热毯等。

使用取暖设备时,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皮肤直接长时间接触。

01

02

04

选择质量可靠的保暖设备,避免使用三无产品。

使用前检查保暖设备是否完好无损,避免出现漏电、破损等问题。

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要随意拆卸、改装保暖设备。

避免在熟睡时使用保暖设备,以免发生意外。

03

对于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等易感人群,要加强监护和照顾,避免他们长时间接触低热物体。

睡前检查被窝温度,避免被窝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对于醉酒者,要特别关注其保暖方式,避免使用热水袋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保暖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易感人群及其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

01

02

03

04

03

低温烫伤后急救处理

观察皮肤颜色、水肿、疼痛等症状,判断低温烫伤的严重程度。

评估烫伤程度

立即将烫伤部位从热源中移开,避免继续受热。

脱离热源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清洁伤口

局部冷却

用自来水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保湿治疗

涂抹适量的保湿剂,如无菌、芦荟胶等,以保持皮肤湿润,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疼痛缓解

根据疼痛程度,可选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如疼痛剧烈或持续不减,应及时就医。

心理支持

低温烫伤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提供心理支持,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情绪。同时,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低温烫伤的相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04

药物治疗及辅助手段

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涂抹在烫伤部位,防止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外用消炎药膏

烫伤膏

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如美宝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烫伤膏等,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功效,适用于低温烫伤的治疗。

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可促进烫伤部位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03

02

01

如阿莫西林、头孢等,用于预防和治疗烫伤部位感染。

抗生素类药物

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烫伤引起的疼痛。

止痛药

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烫伤愈合。

维生素类药物

活血化瘀

针对烫伤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当归、红花等。

清热解毒

对于低温烫伤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金银花、连翘等。

祛腐生肌

对于烫伤部位出现坏死zu织的情况,可采用祛腐生肌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黄柏等。同时配合外用中药膏剂或散剂,促进伤口愈合。

05

创面护理与康复期管理

清洁步骤

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洁肤液清洗创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坏死zu织。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干创面,保持创面干燥。

消毒方法

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碘伏、洗必泰等,对创面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清洁和消毒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创面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1

2

3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膏、喷雾剂等,如生长因子、表皮细胞再生因子等,以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修复。

局部用药

使用保湿性能好的敷料或药膏,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皮肤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促进创面愈合。

保湿护理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为创面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饮食调整

活动范围

在创面基本愈合后,可逐渐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创面裂开。

平衡与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防止再次受伤。

注意事项

在康复期

文档评论(0)

150****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