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基础知识运用之诗词赏析专项-(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通用).docx

专题05 基础知识运用之诗词赏析专项-(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

专题05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诗词赏析专项】原卷版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面这首诗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B.第一二句话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寻找高高的塔,听说可以听鸡鸣看日出。

C.作者善借景抒怀,表现自己不畏艰难、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的远大政治理想。

D.“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者其他消极事物。

2.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B.“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抒发诗人身处幽州台的独特感受。

C.“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天上飘荡的云彩,又指阻挠诗人变法的奸邪小人。

D.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七言绝句,都是登高抒怀的佳作。

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

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

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乐观积极、豪情满怀。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游”,结构严谨,表现诗人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首联中“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及乐不思蜀、无意官场的心情。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春。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阴浓”二字,不仅写出树的繁茂,还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这时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B.次句是诗人从视觉角度描写,“入”字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还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

C.诗的后两句,“水晶帘动”写出了微风拂起时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荡的样子。满架蔷薇,又使院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D.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夏日风光,诗中的绿树、楼台、蔷薇等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漫长的夏日午后百无聊赖的心情。

6.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闲乘月”“无时夜”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7.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是一首游记抒情诗,当时诗人正罢官闲居在家。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丰收的大好年景,到山西农家做客的感受。

B.农家用腊月酿制的米酒待客,酒味虽薄,而情谊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待客热情的满足和喜悦之情。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D.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诗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社”为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