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阳五中高2024级高三上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料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A.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3、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4、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5、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6、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7、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8、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

9、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

C.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10.北宋中期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国并未形成清晰的国界线,只是把两国自然形成的交界地域作为两属地带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方的疆界线,并建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这反映了北宋()

A.对外策略向妥协退让转变B.纲常观念影响边疆政策

C.正视周边政权的政治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1.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12.1745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D.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

13、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