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

武侠小说是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拥有完整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与

过程,不仅作家、作品的数量庞大,作质量素也相当优秀,足以跻身

于文学之列而不愧。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武侠小说的几个重要发展时

期及相应作家、作品。

台湾武侠小说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得力于诸多通俗媒体的推波助

澜,其中尤其以武侠电影、武侠广播、武侠连续剧及漫画的影响最大。

这些媒体与武侠小说的发展密切相关,共同缔建了特殊的武侠文

化。不过,相应的武侠研究,在台湾目前才正在展开中。武侠研究的

开展,金庸小说的解禁是一大关键,因此,1979年就成为台湾武侠

研究的新起点,无论是在侠客观念或专家专著的研究上,都有相当令

人刮目相看的表现,更可贵的是已经引起学术单位的重视。尽管在整

个文类的探讨和武侠小说历史发展的研究上,尚有待加强,但也已经

算是踏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目前,淡江大学中文系已成立全世界第一个武侠小说研究室,预

计积极展开各种相关的研究。在整个世界趋于国际化的现状中,武侠

小说所代表的独特的「中国特色」,相信是能引起全球汉学界重视

的。

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武侠小说

在台湾众多的通俗小说类型中[1],武侠小说无论就流传历史、投

入作家、作品数量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影响而言,重要性都是首屈一指

的。大抵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以下年代均以公历标明)以后,

武侠小说随着台湾光复后逐步兴复的报纸,崭露了它一贯而独特的魅

力,更在漫画、广播、电影、电视等声光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快速崛

起成长为台湾最重要的通俗小说。

台湾的武侠小说,承继着大陆30年代的武侠风,但却拥有完整的

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其成就不仅超越前贤,即使相较盛誉一时的

「新派金梁」[2],也不遑多让。就其发展而言,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1)先驱期:约当1946年至1956年,以衍传民初诸大家余烈为主,

历史性较浓,不乏浅近文言的短篇作品,代表作家有取清宫历史,敷

衍「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情节的郎红浣(1952,《古瑟哀弦》)、

取材于历史传奇,铺陈民间侠慨的成铁吾(1956,《吕四娘别传》);

(2)发展期:约当1957年至1961年,此期台湾重要的武侠名家陆

续崭露头角,卧龙生(1957,《风尘侠影》)以宏伟的结构、精巧的

布局崛起;司马翎(1958,《关洛风云录》)以缜密的思致、严谨的

推理见长;诸葛青云(1958,《墨剑双英》)以斯文的雅致、缠绵的

情致取胜,鼎足而三;其它如伴霞楼主(1958,《凤舞鸾翔》)之精

警生动、上官鼎(1959,《芦野侠踪》)之新颖出奇、古龙(1960,

《苍穹神剑》)之初试啼声、萧逸(1960,《铁雁霜翎》)之新艺侠

情、东方玉(1961,《纵鹤擒龙》)之变化莫测、柳残阳(1961,

《玉面修罗》)之铁血江湖,亦皆缤纷可观,于传衍民初诸家外,复

能渐开新局,属发展时期;(3)鼎盛期:约当1962年至1976年,

上述诸家,锐意兴革,迭有佳作,陆鱼于1961年作《少年行》、司马

翎于1962年作《圣剑飞霜》、古龙于1964年作《浣花洗剑录》,开

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纪元,并且为后来为期十年以上的「古龙世

纪」铺奠了深厚的根基;(4)衰微期:约当1977年至1990年,此

时虽有温瑞安之《四大名捕会京师》(1977)广获瞩目,古龙亦仍不

时有新作诞生,然多数作家皆渐告引退,武侠小说寖渐步入衰微;

1979年,金庸小说解禁,以「旧作变新说」,造成至今仍影响深远的

「金庸旋风」,更使名家却步;1980年,李凉以《奇神杨小邪》始作

俑,引领出一批批标榜着「香艳刺激」的「伪武侠」充斥坊间,武侠

小说几乎到达不堪闻问的地步,是为衰微期。(5)蜕转期:从1990

年至今,此时台湾的武侠小说在沉潜了十年后,由于受到学界开始重

视武侠小说的刺激,也逐渐有转型的需求,不过,整个主导的力量,

已转为香港如黄易与温瑞安等作家,未来的开创性如何,则仍有待观

察。

总体而论,自1949年至今,台湾的武侠小说,据估计,至少有三

百位作家曾经先后僇力耕耘过,产生了近三千部的作品[3],尽管多数

的作质量素不佳,但是如「台湾四大家」(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

翎、古龙)、「四维三大家」(柳残阳、武林樵子、云中岳)、「大

美一美」(慕容美)及东方玉、伴霞楼主、独孤红、高庸、秦红等名

文档评论(0)

领航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