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x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芙蓉曲

[元]萨都刺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形式上虽未讲求对称,语意上却将“芳”与“断肠”对举,使诗情有了悬念。

B.五六两句以“白”这一色彩特征借代秋江,以“木叶”这秋季典型意象展现秋意之浓。

C.末尾二句通过写秋江女儿面对芙蓉不知如何划桨荡舟的犹疑,表现出其爱花惜花之心。

D.本诗善于以景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多处借鉴化用前人名句,构成优美的意境。

16.本诗中“人如花,花似人”,诗人是怎样将人与花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绿头鸭·咏月

晁端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露坐久阑干凭暖。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烂银盘”即残损的银盘,代指有亏缺的月亮,既写实,又隐喻人事,与下片的“音尘别后”“如今别后”相观照,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B.“对此应解相思”指远方的佳人看到这皎洁的月光,心中沉沉的思念当会有所缓解。词人通过想象对方的感受表达了对其挥之不去的牵挂。

C.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着力抒情。“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由景入情,与“念佳人”紧密衔接,过渡平滑妥帖,浑然无迹。

D.化用前人名句抒情是本词的一大特色,如“乌鹊正南飞”即由《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脱胎而来,表达了词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16.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晁端礼这首词评价很高,认为它“殊清婉”。这种“清婉”的特点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

B.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

D.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

16.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6分)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池州翠微亭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山亭避暑

真山民①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注:①真山民:宋末进士。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

15.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诗首句写自身经历,看似与记游无关,却突出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次句点题、破题,为下文直抒胸臆做铺垫。

B.真诗前两句写诗人于山亭中避暑,为求清凉而叮嘱莫要放下帘子,“清风入”与下文的“宜避暑”呼应。

C.真诗五六句诗意陡转,写竹水松风,意境开阔,凸显豪迈之情;末两句诗意与《赤壁赋》中“取之无禁”几句相近。

D.两诗均有登亭赏景之意。岳诗并未直接描绘所见景色,抒情明白如话,自然真挚;真诗巧用双关,寓有深意。

16.《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这一观点在两首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有料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各类数学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