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动物模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癫痫的动物模型

一、简介

癫痫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在一般人口中每1000人约有5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癫痫症是由先天或后天不同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脑疾病,其特征是反复性惊厥发作,伴随不同的临床和脑电图的表现。因此,癫痫症(epilepsy是)一反复发作的临床症候群,而因一过性异常的一次脑细胞放电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称为惊厥(Seizure,)惊厥是临床的行为活动,一次惊厥发作不一定表示有癫痫症。

目前,国内所用的癫痫分类方法是以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年1和1985年的分类法。但为了兼顾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本章所讨论的癫痫现象主要根据1981年的分类,此分类法主要以临床表现及EEG为依据将癫痫分为:全身性和部分性癫痫。

迄今研究人类癫痫的发病机理仍主要依靠动物实验,癫痫产生机制的探讨及最新进展亦多直接或间接来于动物模型研究。目前已有数十种动物模型应用于癫痫研究,选择适宜的实验模型取决于所需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癫痫类型,与临床发作的一致性以及是否简单可靠。因此,选择适当、有价值的癫痫动物模型是有效研究癫痫机制及治疗的捷径。现已发展并建立了类似临床癫痫类型的多种癫痫模型(表I),包括整体与离体、脑片与细胞模型,为探讨癫痫形成的机制及观察药物治疗疗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然而,如何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动物模型是我们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当考虑的,否则既浪费时间、精力与钱财,又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以下分别介绍各种类型癫痫动物模型的利与弊。

表I:癫痫的动物模型

1. 急性简单部分性

3.

复杂部分性

6.脑组织

表面致惊剂

卡因酸

海马脑片

青霉素

Tetanustoxin

原代分离细胞培养

荷包牡丹碱

点燃

人类神经组织

印防已毒

4.

全身强直-阵挛 7.癫

痫持续状态

士的宁 遗传性

胆碱能药物 光敏狒狒

急性电刺激 听源性惊厥小鼠

去除GABA Totterer和E1小鼠

新皮层脑片 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

2.慢性简单部分性 蒙古沙土鼠皮层埋置金属 最大电休克

氢氧化铝 化学致惊剂

钴 代谢性derangements

铁 5.全身性失神

冷冻损伤

神经节苷脂抗体注射静脉注射致痫剂

二、急性简单部分性癫痫模型

这类模型是一组急性皮层损伤所致的惊厥放电。在临床这样的损伤如颅内脓肿、肿瘤或血肿可引发惊厥,然后发展为慢性隐匿性反复性发作。而动物模型只出现单次惊厥,不发展为慢性惊厥。

造成这类模型的方法较多,如给予大脑皮层表面致惊剂:青霉素、荷包牡丹碱、印防已毒(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拮抗剂),或直接急性电刺激皮层组织,或消除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或以化学致惊剂诱发新皮层脑片放电等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以青霉素涂于动物大脑皮层表面的方法,即以含1.7-3.4mM青霉素棉棒涂于大鼠或猫的脑皮层,数分钟后即可记录到病灶区的发作性、单向反复性、倾向同步化的棘波放电,此模型适合研究惊厥活动的播散和癫痫产生的神经元基础等问题。研究表明低剂量的青霉素放于培养中的神经元、麻醉动物的大脑皮层或海马脑片中可选择性阻断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而高剂量的作用则缺乏特异性。

急性模型的缺点是:(1)每种药物有各自特性,而此特性与癫痫产生的关系甚少,如青霉素酶可拮抗青霉素所致的癫痫,但不能拮抗其它类型的癫痫产生,(2)急性模型的建立是依靠强烈的刺激,病灶中许多细胞参与癫痫活动,其参与程度大大超过人类病灶的实际神经元数量,(3)急性模型仅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而不导致反复性惊厥,并且,模型无临床病人组织中常见的神经元,树突,胶质细胞和局部神经环路形态学的病理改变,(4)建立此模型时,动物需要麻醉,而麻醉可能影响实验。

三、慢性简单部分性癫痫模型

此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在猫或猴的脑皮层植入二价金属离子(氢氧化铝、钴、锌、钨等)、冷冻损伤、注射神经节苷脂抗体、静脉给予致惊剂等,其中最有效的和实际的癫痫模型是在脑内植入二价金属离子产生“自发性”放电状态的简单部分性惊厥,如:在猴子或猫的新脑皮层适当部位注射4%氢氧化铝,在一到二周后可产生自发的反复性惊厥,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年。此类癫痫模型的发作行为、发作间发作后EEG、病理改变及抗痫药物效果均近似人类简单部分性癫痫。如:铝离子损伤可诱发对侧的面部或肢体末端抽搐,偶尔也发展成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期与间歇期的脑电图特征与临床病人类似,神经病理显示胶质细胞增生、神经树突扭曲。该模型的优点是适于研究从脑病理损伤,癫痫产生,直至发展全过程中的机理。

四、复杂部分性癫痫模型

复杂部分性癫痫通常起源于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颞叶新皮层等结构,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卡因酸致惊、破伤风毒素致惊、点燃致惊模型。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