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下学期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下学期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下学期五月校际联考(三模)

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

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

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

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

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

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值得玩味

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

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

工”为非。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

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

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

自得的审美趣味。

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

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的变化。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

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

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

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

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

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这两种心态,既是年

齿不同之故,例如刘崧时值壮年,而梁寅则垂垂老矣,又在于他们对

行道方式的态度差异。

两种士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待时而动的文

人则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

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因此,刘崧诸人否定

“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怀

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

者胸怀。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

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

(摘编自陈光《论元明之际文坛的诗非穷而后工“”说》)

材料二:

“穷而后工”这一命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穷”还存在着外部环境之穷、

个人处境之穷和个人体验之穷的区别。在对穷而后工的讨论中,会出

现个人处境与外部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合,个人体验与个人处境也不一

定穷达一致,更不用说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逆的可能。那

么,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本身便存有三个根本困境:

第一,穷而后工与时运、诗运关系评价体系的矛盾。穷而后工既然强

调环境,那就不可避免地指向与时代的关联。乱世、亡国的大环境,诗

人自然是处穷无疑。在传统诗学观念中,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时运与

诗运关系,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自是变风。变风虽然也不能说不工,

但终究价值低于正风,作为对个体感受和创作的激励,肯定抵不过对

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期待。所以,“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程度,

难以定论。而另一方面,盛世中处穷也是常见,这个处境中的诗人,

其诗之工是否归功于处穷“”?那么个人处境之穷与盛世之矛盾,该如

何解决?

第二,穷而后工与诗可“以怨”复杂的离即关系。诗可“以怨”在一定程

度上肯定了诗歌对主体情绪的表达功能,但必须是“怨而不怒”。那么,

无论是诗人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还是外部环境,诗人对“穷”的表达,

究竟需要限制在什么程度,才被称为工“”?一旦诗歌变成了诗人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