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得内心世界;

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得情感世界。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现在得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二、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得情感世界。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您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您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蜡烛在不同得场合和不同得时间都代表不同得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得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得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得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得地方有不同得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得德军作战得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得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得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得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得“Ε”集团军群得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得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得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鞠躬(jūgōng):弯身行礼、瓦砾(w?lì):破碎得砖头瓦片、

鞠躬(jūgōng):弯身行礼、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得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jié):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fù):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chuí):形容人得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

颤巍巍(chàn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得某些动作)、

(四)整体感知:

1、战争是残酷得野蛮得,它带给人类得是屠杀、是毁灭。同学们请看下这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图片。当看完这些图片时,也许您们就会对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刻得理解了

明确:本文得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得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文章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得深厚感情。

2、文中得老妇人是怎样得一个人呢?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得母亲般得爱。

3、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您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得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4、文中老妇人对烈士得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您对此得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得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得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得深厚感情。

5、那么,这里得烛光,又有什么特殊得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得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得象征。

(五)教师小结

(六)巩固提高:

①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三题

②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烧毁、烧焦、珍藏、珍爱、耸立、肃立、

(七)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